騙走老人退休金的古玩是淘寶貨,收藏套路有多深?
古玩鑒賞和交易需要深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普通人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很難辨別真偽,更不用說從中獲利。
責任編輯:劉韻珊
(IC photo / 圖)
一段時間以來,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新型投資騙局。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民間收藏者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對投資收益的渴望,推銷各類聲稱具有極高收藏價值的古玩產品,如瓷器、字畫、玉器等。這些商品通常以低廉的成本生產,通過夸大其歷史背景和藝術價值,吸引消費者高價購買,一些退休老年人尤其容易在直播間下單購買,相信這些產品有保值的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號稱價值幾百萬上千萬甚至上億元的古玩,卻很有可能是幾十塊錢或者幾百塊錢的淘寶貨。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民間一直涌動著古玩收藏熱?古玩收藏套路有多深?
古玩收藏受歡迎
所謂“古玩”,指的是那些具有一定歷史年代的器物,這些器物因為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而被人們所珍視和收藏。古玩涵蓋廣泛的物品類型,包括青銅器、瓷器、玉器、字畫、古籍善本、家具、竹木牙角、文房四寶、錢幣、珠寶首飾,等等。
中國的古玩收藏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只不過當時古玩收藏只局限于皇室和貴族,主要是為了彰顯地位和權力。
魏晉南北朝,文人士大夫興起收藏風氣,到了唐宋時期,收藏文化更加盛行。比如北宋徽宗年間的金石學著作《宣和博古圖》,記載了當時皇家收藏的青銅器;《宣和畫譜》記錄和整理當時宮廷收藏的歷代繪畫作品,尤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