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對話:發揮長期主義,共建ESG生態是一場馬拉松
2024年7月25日,由南方周末主辦、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承辦、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提供學術支持的第三屆ESG發展論壇在廣州圓滿舉辦。本屆論壇以“共建ESG生態”為主題,邀請國際機構、ESG投資機構、第三方評級機構、高校、企業等各方代表,一起展望ESG的發展趨勢,剖析ESG面臨的挑戰,探討共建ESG生態的有效路徑,并發布了多項ESG領域的成果,回應了ESG信披、ESG評級、ESG漂綠等熱點問題。
在論壇當天的圓桌對話環節,盟浪可持續數字科技CEO 白虹,天風國際證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勇,嘉士伯中國企業事務副總裁謝夷,京東集團ESG負責人李怡,晨星Sustainalytics大中華區市場主管朱碧瑩以“共建ESG生態”為題開展理論討論及企業實踐案例分享。
以下為圓桌對話實錄:
中國的ESG生態現狀
胡啟元(主持人):
今天我們圓桌對話的主題是“共建ESG生態”,今天現場邀請到了評級機構、企業代表等等,所以圍繞這個主題出發,想請各位可否從自己的視角出發來和我們分享一下:您認為中國ESG生態的現狀如何?有哪些亟待突破的薄弱環節?
白虹:
中國ESG生態應該已經從認知突破轉向實踐初期,精細些講進入到1.0階段。在1.0階段,企業作為市場主體,需要制定自己的ESG/雙碳戰略,然而還沒有全面融入價值主鏈;與此同時,企業開始考慮到外部環境給自身帶來的紅線和紅利效應--紅線是ESG/雙碳帶來的風險效應,紅利是ESG/雙碳驅動的增長機遇。目前,企業對紅線的考量高于紅利。
王勇:
全球資本市場對于ESG信息披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現在國內三大交易所也都對上市公司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或ESG報告有了明確的指引和規定。從上交所的數據來看,越來越多企業都自愿披露這方面的信息。關于ESG的發展,我覺得金融行業現在面臨著一個非常大的命題——金融從善,在這個命題下,金融如何服務實體經濟?整個金融行業必須得對ESG工作更加審慎、更加重視,這是我對整個行業的整體看法。
我認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包括現在的ESG信息披露標準化的問題;同時,因為ESG是對人、對企業的一種正向約束,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需要各方具備長期思維,我認為整個生態是逐步進步、也是向好的變化。
謝夷:
我來自一家啤酒公司。在ESG生態方面,政策因素在某種程度上是整個生態里可以起到立竿見影作用非常重要的一環。
污水處理是靠微生物,但很多污水里面的微生物含量是有限的,因此污水處理站為了保持微生物的活性,就去要購買有機物來喂養微生物。而啤酒污水里微生物含量很高,若按原來的法規,啤酒公司必須要在自己的污水處理站里,把有機物含量水平降到一定程度才能排放給下游的污水處理站,這樣就造成了資源錯配,污水處理站要花錢買碳源,我們要消耗能源去進行有機物處理。但是在2020年底,生態環境部和國家市場監督總局就發現了這一問題,出臺了一個啤酒污水處理的新規定,允許我們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向下游污水站直接排放污水,實現污水的資源化利用。這樣的例子肯定不能只靠企業,需要各個利益相關方共同發現、共同推動。
李怡:
前面的幾位嘉賓都講得很對,我覺得ESG生態像一場比較持續的賽事。評級機構像是賽事的裁判,企業是運動員,參加不同賽道的比賽,按行業劃分,可能有扔鉛球的,有游泳的;媒體像助理裁判,他所發現的負面問題可能會被評級機構拿去分析。這個生態里各方都已就位,比賽正在進行中。
我個人覺得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兩個。第一個,如何幫助企業更堅定地走好自己的賽道。企業是這個比賽的運動員。它平時是要去訓練、要努力,怎么樣能幫助它更加有信心地把這個比賽完成掉。企業做ESG不僅僅是把自己的內部治理做好,也期待能夠得到資本市場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的認可。第二個,如何幫助企業在 ESG 實踐上降本增效。也許是政策層面的利好或者優惠,又或許是金融創新工具等。行業的協同能夠帶來規模效應,也是一個方法。
朱碧瑩:
我們在看待ESG生態鏈的時候,會把自己放在與眾多的Stakeholder(利益相關方)一起,圍繞在處于生態鏈中心的企業周圍。很感謝剛才劉老師帶大家分享了眾多的Stakeholder,我們也是在生態圈中的一環。
和三年前做對比,我有非常深的感受,整個生態圈對于ESG的重視程度是有非常高的提升的。像在監管端、投資者端等非常多的地方都能看到大家對ESG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比如之前投資者做ESG策略的時候可能非常簡單,進行去尾,但在近期,盡責管理也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使用。之前的去尾方式下,如果企業表現不好,投資者可能就不投,相對來說,做盡責管理,更多的是說你如果做得不夠好,投資者會看是不是能夠幫助到你,是否你已經注意到了一些ESG維度的風險并且有管理措施,是否未來有變好的趨勢等。積極所有權更像是和企業一起把整個ESG生態建設的更好。
第二個感受是處在生態鏈中心的企業的變化。記得在5月份的時候有組數據, A股上市公司ESG披露率,對比去年提升了大概2.8個百分點。所以從企業披露的披露率來說,這個指標是有在提高的。
另外,我自己覺得現在看到企業發布的ESG年報或者一些其他披露文件,在質量上有提升,像以前那種宣傳冊式的ESG報告,現在是比較少見到了。
各方ESG實踐經驗分享
胡啟元:
非常感謝,碧瑩總提到ESG報告的質量在逐年提升。確實,我們今年在做調研時也發現有一些宣傳式的ESG報告沒有了,變得更加正規和正式。
剛剛大家都講到了ESG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及其對企業戰略的影響。那我們接下來,從各位專家各自所在機構和企業的視角出發,具體來交流一下大家對ESG評級、投資和企業實踐過程中的經驗。
想先問問盟浪的白總,作為一家評級機構,盟浪認為當前中國ESG評級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白虹:
謝謝啟元。盟浪的前身是社投盟,社投盟是中國最早做ESG評估的機構之一。盟浪現在掛了三個標簽:雙碳/ESG的評估機構、金融科技服務機構、也有人把我們稱為數據服務商。您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我一直在思考,最大的挑戰究竟是什么。剛才孫主任談了ESG評估公司有四大困境,在這個基礎上引申一下,我認為最大的挑戰是“怎么幫企業做價值閉環”。當京東李怡總打比喻“企業是運動員、評估機構是裁判員”的時候,我能感覺到在她這個陳述背后,企業承載的壓力。因為當星辰大海和柴米油鹽都擺在企業面前,而且市場增速放緩,企業是有壓力山大的。
怎么幫企業形成價值的閉環呢?我覺得要從三個點來看。第一,我們穿透一下ESG,它的本質價值究竟是什么?聯合國定義了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柱:經濟繁榮、社會包容和環境安全。前幾年我開玩笑說,這三者之間關系,可不是蘋果、香蕉和梨子,而是餃子、桌子和房子。
當企業在競爭中發展,就像圍在桌邊吃餃子,手慢無,競爭促進繁榮;桌子塌了,餃子就吃不成了,桌子相當于社會承載力;房子倒了,不僅關乎餃子和桌子,人類存續都出現危機。從企業或個人視角看,如果我棄餃子于不顧,只管桌子和房子,就很難在一個可控的財務周期內,形成一個價值閉環。所以破解這個難題的方法,就是要把桌子和房子的問題餃子化。也就是要夯實市場經濟基礎、鼓勵公平競爭,并建立轉化機制,讓企業越保護環境、越造福社會,它就能得到越大的財務收益。
第二,形成價值閉環關鍵在于利善同頻。如果企業越積德越虧錢,那么面對股東、員工、客戶等多元利益相關方的要求,企業就無法將“積德”持續下去,而且還很容易形成“運動式行善”或是“偽善”。所以要將ESG/雙碳落到實處,就要提升市場主體的內生動力。如何將桌子、房子價值餃子化?這是評估機構應該發揮的作用。換句話將,評估機構你不是道德的評判者,你應該是價值的發現者和促進者。
第三,要將ESG/雙碳價值評估工作降本增效。企業踐行ESG要關切200多個議題指標,只有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將評估服務工具化、實時化,才能做到真、快、好、省。在這個領域,盟浪開發的碳融通數智引擎,就是很好的例證。
胡啟元:
謝謝白總,其實您已經回答了盟浪是如何解決ESG評級中出現問題的解決方案。您提到的餃子、房子和桌子,這個比喻很有趣。
白虹:
是的。我們仔細思考一下經濟發展、社會包容和環境保護,也就是餃子、桌子和房子這個價值循環,其中有兩大“錯配”,一個是久期錯配,吃餃子是即時利益,為我所得;桌子問題,至少是十幾代人才能解決;房子就是千秋萬代的事情;一個是權責錯配,桌子房子是公共利益,餃子所有權清晰?;谶@兩大錯配,關鍵在于要將遠期的、公共的利害,化為當期的、個體的損益。盟浪所開發的所有服務,就聚焦在解決這一本質問題。
胡啟元:
謝謝白總。我們想問問王董事長,您是今天參加唯一 一家參加的金融券商機構在臺上,您認為ESG投資生態要良性發展,需要做好哪些事情?
王勇:
今天是作為唯一的金融機構,我感到很榮幸。首先,現在金融行業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行業現在的社會形象還有待提升。從天風國際證券的角度,我想說說我們應該怎么做、我們已經做了什么。天風國際作為立足香港的湖北省屬國際化金融服務平臺,在香港成立,積極服務企業跨境投融資,我們也通過“境外招商聯絡站一站式金融服務”模式,為企業搭建境內外資本市場橋梁,積極助力國內優質產業、企業高質量“走出去”和“引進來”,我們的目標很明確,是希望通過這一金融服務模式,服務和賦能實體經濟。此模式也融合了ESG理念,致力去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生態,努力將“金融向善”落到實處。
我們的這個服務模式叫做“風鏈計劃”,我們跟國內的很多城市的有關部門建立合作,結合當地企業所需,引入國際化資金資源,為其打通“資金流”、“信息流”、“人才流”?!敖鹑谙蛏啤笔墙鹑谄髽I應該秉持的企業社會責任,此外,我們在經營自身業務時,也堅持合規原則,風控優先,避免金融風險事件發生,避免造成負面社會影響,這是我們堅持的最基本原則。
在企業運營層面,天風國際亦高度關注氣候變化和溫室氣體排放,主動通過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了公司運營層面碳排放量盤查,覆蓋范圍和核算邊界全面,并通過購買并注銷全國碳市場排放額的形式,實現運營層面碳中和,持續加強自身ESG各方面工作。
胡啟元:
您提到了“金融向善”的底色。那么天風國際現在是如何看待ESG投資目前存在的實質性不強,收益不高的問題呢?
王勇:
今天前面幾位嘉賓都提到關于ESG建設方面的問題,我也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ESG投資信息標準不統一、不透明,的確是當前面臨的一大挑戰,例如不同機構制定了各自的ESG評估指標體系,涉及的維度和權重不盡相同,導致評估結果難以比較;或是缺乏跨國統一標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監管要求差異較大,給跨境ESG投資帶來障礙等等。但要真正把ESG投資業態做好,要從信息準確性、一致性這個“根”抓起,從而帶動ESG相關產品的流動性提高。從這些角度,我認為推動ESG投資,尤其從金融、從投行的角度來看,可以從投資人教育這個方面著手。
投資人、投資者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ESG投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具備耐心,看長遠。從這個方面來看,國內現在提的長期投資理念、耐心資本理念和ESG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通過提高投資者對ESG概念的認知度和理解力、培養ESG分析能力,循序漸進地引導投資者樹立ESG導向的長期價值投資策略,將有助于為ESG投資注入持久動力。
胡啟元:
是的,如何鼓勵更多耐心資本、加強信息披露,這也是今天不少人在思考的問題。接下來想請問嘉士伯的謝總,作為一家酒企,開展ESG工作有哪些挑戰?
謝夷:
回答問題之前,我簡單介紹我們公司及所在行業。嘉士伯是家丹麥企業,是全球三大啤酒公司之一。在中國,我們的業務依托上市公司重慶啤酒來運營,因此,重慶啤酒就是嘉士伯中國,大家看到的重啤的業績、ESG表現是嘉士伯中國的業績和ESG表現。
具體到ESG方面。啤酒行業有一個特點,跟其他制造業一樣,即我們的產業鏈、價值鏈比較長,涉及到原材料采購、生產、運輸、銷售、廢棄物的回收處理等。
這帶來的挑戰我認為有兩點:第一,這家公司如何能擁有清晰且易懂、易溝通的ESG計劃。嘉士伯集團在ESG,或更早時在企業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得比較早,2011年就推出了嘉士伯集團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17年升級成為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報告和可持續發展計劃;2022年進一步升級為“共同邁向并超越零目標”ESG計劃,這個計劃既清晰,也具有啤酒行業的特點,我們圍繞著6個零目標開展工作,其中4個零跟減碳有關,包括零碳足跡、零農業足跡、零包裝浪費、零水浪費、另外兩個零是零非理性飲酒、零事故文化。
第二個挑戰就是怎么拿到全面的、準確的ESG數據。因為啤酒企業的廠非常多,嘉士伯在全球150多個市場有100多個酒廠。我們在中國有27個酒廠,還有酒廠以外的辦公場所和倉庫,所以怎么能夠確保我們拿到的數據是全面的、準確的,實際上在行業里面是個非常大的難題。從2011年開始,嘉士伯集團就建立了一個逐步覆蓋到全球所有生產和辦公場所,能夠收集方方面面數據的系統,而且我們每年會通過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認證。嘉士伯在中國的ESG工作建立在集團的基礎之上,我們有扎實的數據,在中國也是做了十幾年了。實際上我們做ESG信息披露的時間并不長,我們只發了兩期ESG報告。但因為我們已經解決了以上的兩個挑戰,ESG信披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披露后的效果也不錯?,F在ESG報告成為了我們和各個利益相關方系統化地匯報和溝通ESG成果的一個渠道。
胡啟元:
您在這個當中有沒有一些特別值得分享的故事給我們分享一下。
謝夷:
在我們公司,ESG對人觀念的改變很大,我們希望大家真正擁抱ESG,所以總結起來是:員工參與,用事實說話。比如說我們公司有一個金點子計劃,這計劃是面向方方面面的,但是其中減碳和節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議題。員工在這方面的金點子都來自于一線具體的實踐,往往只要投入很少的錢,就能夠達到很好的效果。員工的具體實踐也推動了他完成自己的業務工作,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閉環,大家真正理解和擁抱公司的各項ESG的指標。
胡啟元:
也就是說,還是讓ESG報告回到了人的本身。我們還想來問京東的李總,對于電商來說,我們說供應鏈基本上是不可或缺的環節。京東是如何與這么多的供應商一起打造這個有責任的供應鏈呢?
李怡:
謝謝主持人。京東是一家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和服務企業,我們建設有責任的供應鏈,離不開攜手供應商。
首先,我們把ESG條款寫到了供應商合同里,以合同的形式進行明確。第二點,我們通過京東集團供應商行為準則進一步闡明對供應商在ESG方面的具體要求。第三點,我們一手牽著制造商,一手牽著消費者,倡導綠色消費和綠色制造,一起奔向綠色供應鏈。我們推出“青綠計劃”,在消費端,鼓勵用戶購買綠色低碳產品,為用戶建立綠色消費“碳賬戶”;在生產端,攜手商家和品牌,鼓勵選用可持續原材料、包裝、工藝等,搭建起貫穿生產和消費的綠色橋梁。
我們以“以舊換新”推動循環回收。對于很多企業特別是家電制造企業來說,很難回收這些舊家電。京東通過“以舊換新”,幫用戶把家里的舊電器拆下來,再通過我們的逆向物流運走,運到處理廢品的指定地方去。2023 年我們回收了家居、3C、家電超過1500萬件。不但助力了減少廢棄物并提升資源利用效率,也提升了廢舊商品的回收比例和規范化水平。另外,對于生產企業來說,也是幫他們解決了產品在生命周期末端管理回收的問題。京東旗下的京東物流也通過“青流計劃”,攜手供應鏈伙伴,推過推動原發包裝、減量包裝等方式,降低我們的運營對于環境的影響。
胡啟元:
一手牽著廣大消費者,一手牽著供應商,確實是做了很多。作為一家有著60萬員工的企業,京東怎么與員工一起來打造這個包容、多元、共贏的職場,有沒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可以給我們分享一下呢?
李怡:
其實我們始終認為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也必須包含著人的可持續發展。京東堅持先人后企的理念,在員工關懷上做了很多事。
比如住房或者通勤其實是員工非常容易感覺到壓力的地方,我們針對這兩塊采取了很多針對性的舉措。在住的方面,2023年我們開啟了“京東青年城項目”,這大概是一個60多億元的投入,這個項目結束之后會產生約4000套可以拎包入住的員工公寓,結合我們此前已經花費百億所設立的住房保障基金,可以說住已經成為了我們在員工福利的最大投入。在通勤方面,因為我們的員工眾多且分散,我們每天有200多輛班車從近千個北京市內和環京郊縣的站點,幫助員工通勤,每年能服務240多萬人次。
包容、平等、不歧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塊內容。我們在2022年左右就開始了全員反性騷擾培訓。另外,我們有很多殘疾員工,大部分從事客服工作,我們提供貼心的職場安排和照顧,包括讓他們學習使用電腦等工作技能。2024 年,京東在推動性別平等方面做法入選了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UNGC)的企業性別平等案例集,是入選的八家中國企業之一。
胡啟元:
謝謝,無論是住還是行,我想確實也是在解決每個員工的問題,包括您剛剛提到的各種各樣包容性的案例。
最后我們想來問問晨星的碧瑩總,剛才施教授演講的時候也提到了晨星的案例,我們看到了晨星已經成立30多年了,ESG的服務引入中國也已經有5年之久了,大中國區市場和其他市場的ESG發展有什么區別,還有就是與MSCI、道瓊斯指數以及中國本土的評級機構相比,晨星ESG評級的最大特點又是什么?
朱碧瑩:
以最近三年的發展或者變化為觀察的窗口期,很明顯的就是我們中國企業,它的awareness(意識)提升的速度,是非??斓?。
另外有一個比較微觀的觀察窗口,我們會發現不同地區對于ESG的具體關注點其實有區別。以氣候相關議題為例,我們之前出了個研究報告,針對的是全球范圍內的氣候基金,看他們的投向,發現中國市場和歐洲市場還是會有一定區別的:像歐洲現在關注的重點是如何給他們的組合去做脫碳,對應到他們的投向里,像low-carbon低碳這個方向會比較多;在我們中國清潔能源、清潔技術這個主題含量則相對比較高。
第二個問題就非常有趣了,從直觀的角度來說,我們最大的一個區別,我記得上半場的時候主持人有問過我一個問題,ESG分數越高越好嗎?這就會引出我們一個最大的不同:我們家的分數是越低越好的。
我們跟所有評級機構非常不同的地方,是我們會聚焦在跟財務相關的ESG方面的風險上,也就是說站在投資者或供應鏈角度,這是一個單重實質性的ESG風險評級。當然了,如果是要看雙重實質性,我們還配合有影響力矩陣,等一系列數據點。
此外,最近我們跟很多中資投資者有在做交流,我們也在匹配評級里的一些指標,對應到現在三大交易所,包括財政部的披露要求,從結果來看是挺好的。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鄉村振興,在我們的指標類層面,應該是有7個指標都會覆蓋這一塊,比如說可觸達的基礎服務、普惠金融,這都是在我們的指標體系里的,所以其實相對應的比如說像一些國內的企業,他們在試圖去管理自己在全球視角下的ESG表現的時候,可能要換一個思路,用一個世界都聽得懂的語言,去表述一些做得好的事情,也許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
胡啟元:
尤其是現在很多企業都在尋求出海,您剛剛提到的就非常有參考性。我們今天有很多投資者和企業在現場,想問您對企業參加ESG評級有什么建議?
朱碧瑩:
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首先,關于企業要如何去選擇關注哪幾家評級?針對這個問題,可以參考ERM的《Rate the Raters》報告,他們評級機構做評級,調研的結果對于大家了解并選擇評級機構很有啟發。他們的調研顯示,評級機構的方法論質量、數據源可信度、評級方法論透明度是重要的參考因素。我們Sustainalytics在這幾個不同的維度都排在前三:面相投資者、企業的評級質量、評級實用性以及企業認知度。
其次,是關于如何時間表現提升。我現在覺得一個可以聚焦的方向,就是去做跟你同行業的比較,然后去找到一些實質性或者重點的議題,這些議題可能會給這個企業一些更多的信息,你可能在一些重點議題上好的管理,能夠讓你的表現,就是分數,有一個比較大幅度的正向變化。
另外,希望企業能夠在披露這個方面多做一點。很多時候企業會害怕披露,覺得表現不夠好可能披露反而引來批評。但其實以我們的評級方法論為例,在人力資源里面有一項細分的指標叫員工流失率/員工離職率,若這個指標不披露只得一個很低的分數,但是如果披露出來,雖然只是行業平均水平,分數也會比不披露高。
如何共建健康的ESG生態
胡啟元:
您這也回應了王總剛剛提到的,加強披露有時是件好事情。最后一個問題,今年春天開始,資本市場的ESG監管新規陸陸續續出臺,企業去邁向高質量的ESG治理新階段也要開始了,而今天再去看是20年前ESG首次在聯合國可持續全球契約組織的一份報告提出了《Who Cares Wins》中提出了,往者不可見、來者猶可追,那請各位用一句話總結對在中國共建ESG生態的建議吧。我們還是從白總開始。
白虹:
還是回到企業內生動力。利善可以不同步,企業非財務表現,需要一定周期才能轉化為財務業績,但利善一定要同頻,只有這樣,才能讓所有的市場主體共同善起來。
王勇:
向善,倘若企業自身就樹立這樣的理念,那么參與ESG生態、參與ESG建設的意愿就會非常強,從而形成自己的內生驅動力,推動ESG發展。ESG不是簡單的短期問題,而是長期的堅持問題,一方面需要企業持續投入精力和不斷完善相關體系搭建;另一方面,也需要投資者秉持可持續投資理念,以及耐心的加持,給予企業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改善在ESG領域的表現,最終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謝夷:
如果一句話,我想說的是要充分發揮像南方周末這樣有影響力的平臺的作用。因為共建ESG生態首先是“共”,即大家得在一塊兒。今天如果沒有南方周末這個平臺,我們沒有機會花一整個下午在一起深入探討ESG,只要大家在一起,多一些探討,我們就能夠得出新的成果和新的啟發,對于我們共建ESG生態是非常重要的,謝謝。
李怡: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是指要堅持長期主義,因為ESG是個好事,但是它也有難度,所以衡量的尺子要放長一點;腳踏實地,是要審時度勢,去挖掘它的短期、中期、長期價值。謝謝。
朱碧瑩:
從我的角度,我希望通過整個ESG價值鏈的賦能,讓企業感受企業ESG不再只是個成本項、不是個負擔,而是真正能夠讓他們獲得增量、獲得價值的存在。如果能再多加一句,希望未來有一天全球領先實踐里面有更多的中國企業,謝謝。
胡啟元:
非常感謝今天嘉賓們精彩紛呈的分享。ESG不僅是塑造企業品牌形象的“軟實力”,更是推動企業踐行長期主義的“硬準則”。希望大家一起探索適合中國企業自身的ESG治理體系,讓ESG融入企業發展的脈絡,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