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惡女》:為什么大部分臟話與女性有關?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曾進行過一項關于性別羞辱詞匯的調研,發現有關女性的俚語中有90%是貶義,而有關男性的只有46%是貶義。

責任編輯:李慕琰

阿曼達悲哀地發現,英語中幾乎每一個用來形容女性的詞,在其使用中都會被涂上淫穢色彩。(視覺中國 圖)

阿曼達悲哀地發現,英語中幾乎每一個用來形容女性的詞,在其使用中都會被涂上淫穢色彩。(文圖無關。視覺中國 圖)

“當我說bitch時,你會想到什么?”

語言學家阿曼達·蒙特爾在《語言惡女:女性如何奪回語言》(Wordslut: A Feminist Guide to Taking Back the English Language)一開篇,就向讀者拋出了一個挑釁性的問題,質問人們如何看待日常語言中的性別歧視。

其實她的挑釁從書名就已經開始,譯者將“wordslut”克制地翻譯成“語言惡女”,但從阿曼達恣肆的行文來看,直接譯成“語言婊子”,或許更能展露出本書的鋒芒。

從本書封面開始,阿曼達就宣示她將在接下來的二百多頁中,以嘲諷與憤怒交織的筆鋒,向隱藏于日常語言之下,根深蒂固的性別偏見持續炮轟。

阿曼達選擇的第一個突破口,正是臟話。

臟話大多數指向對女性的貶損

選擇臟話作為突破口,原因就在于它能最直觀展現語言結構中隱含的性別歧視。

直到今日,女性依然被認為不應該在日常對話中使用臟話。有趣的是,大部分臟話卻與女性有關。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曾進行過一項關于性別羞辱詞匯的調研,發現有關女性的俚語中有90%是貶義,而有關男性的只有46%是貶義。也就是說,在人們日常對話中,針對女性的侮辱比針對男性的多,并且這并不僅限于英語,而是出現在父權制下使用的任何一種語言中。

而且,根據2017年耶魯大學的另一項語言學研究,即使是沒有明確性別色彩的俚語,例如“nasty”(討人厭)也更多用來形容女性。最典型的例子是,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特朗普稱希拉里是“Such a nasty woman”,引發了“Nasty Woman”的標簽在社交網絡上的病毒式流行。

英國計算神經科學家?,敗げ髟凇段覀優槭裁磿f臟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