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聯創紀錄片出海,“尋找跨文化溝通的方式”
“我們需要建立信任。而有趣的是,紀錄片可以是一種實現方式?!笨挛乃颊f。
發自:湖南長沙
責任編輯:姚憶江
1970年代,兩位外國導演來華拍攝的中國題材紀錄片,給一代西方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意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的《中國》影響廣泛,而常被拿來與其對比的,則是荷蘭導演伊文思拍攝的《愚公移山》。
四十多年來,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社會面貌煥然一新。作為一種展現真實、引發思考的藝術形式,越來越多的中國題材紀錄片走進全球觀眾的視野,成為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
2024年7月30日,第二屆“新時代·新影像”中外聯合創作計劃(簡稱“創作計劃”)啟動儀式在湖南長沙舉辦,多名中外紀錄片導演進行現場交流分享。
英國知名紀錄片導演,曾兩度榮獲奧斯卡大獎的柯文思 (Malcolm Clarke) 在儀式后向記者分享道,建立信任的方式之一就是從情感上理解對方。紀錄片創作者可以通過影像作品,讓緊張的西方觀眾放松心情。讓這些人意識到中國人和歐洲人、美洲人、非洲人沒什么不同,我們都擁有共同的人類情感。
“我們需要建立信任。而有趣的是,紀錄片可以是一種實現方式?!笨挛乃颊f。
“中國人的故事”
英國知名紀錄片導演、兩屆奧斯卡得主柯文思。圖/南方周末記者 毛淑杰
柯文思出生在英國,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