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百年家族連接的中國現代史

“父親和母親都給了我一個得天獨厚的選題?!?br />
“原來每一個歷史現場的情況那么復雜,每一個人所面臨的選擇那么多……”

“我要寫的東西是結構性的、像蓋樓一樣,對一個文化高地的全面描寫,寫出這里的百年變遷、其中發生的所有故事,這里的精神世界、日常生活,所有的交往和一些具有煙火氣的東西……”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劉悠翔

徐泓意識到母親家族成員的特別之處,是從幾位姑婆開始的。

從她有記憶起,她們都已經年過半百,但氣質脫俗,按徐泓的說法,“擁有一份無論遭際如何也不失體面和風度的從容”。在年輕時做記者的時候,徐泓也親手發過關于母親家族成員的稿件,比如她的五姑婆韓詠華(梅貽琦夫人)去世的消息。

1980年代起,她已經有意識地做一些家族歷史的記錄。2019年,73歲的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徐泓徹底結束了教學生涯,之后開始專心書寫自己母親家族的故事,成書《韓家往事》,在2024年1月出版。

母親的祖上是“天津八大家”之首的韓家,遷到北京定居的這一支,是個精英薈萃的家族,通過聯姻和各種社會精英交往,從母親曾祖父、祖父、父親至他們,四代人的命運和國家命運交織在一起。徐泓書中不斷出現近現代史上一些熟悉的名字,會讓人有恍然大悟之感?!拔以谶@本書里展開的是當時的社會關系圈子、現在所說的‘朋友圈’。我嘗試通過寫每個人的命運和他的關系網,來對接當時的歷史大背景,以不同信息源來湊成當時歷史真相的拼圖?!毙煦f。

書中最為傳奇的還是徐泓母親韓德常的五位姑姑,也就是徐泓稱呼的“姑婆”。她們是民國時期最早接受現代教育的女性代表,被周恩來和鄧穎超稱為“韓家姐妹”?!绊n家姐妹”五人,夫婿有三位大學校長: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西北大學前校長傅銅、中國礦業大學前副校長鄺壽堃,還有一位嫁給了著名抗日將領衛立煌?!俄n家往事》披露,衛立煌1955年返回內地的運作,就是周恩來通過韓家姐妹傳的話。

韓家姐妹。受訪者供圖

2021年,《韓家往事》寫完,徐泓幾乎無縫銜接,開始寫作《燕東園左鄰右舍》,于2024年1月先于《韓家往事》出版。徐泓的父親徐獻瑜教授,是中國計算數學的開創者之一。從出生100天開始至今,徐泓一直住在燕東園40號。燕東園在北大東門附近,1920年代被時任燕京大學校長的司徒雷登買下,是一代燕京大學、北京大學著名學人的居所。以燕東園這個地理線索,徐泓的鄰居故事記錄了經歷了百年大變局的一代命運多舛、令人唏噓的知識分子。這些名字既有常被提及的金岳霖、翦伯贊、趙紫宸趙蘿蕤父女等,也有之前公眾相對陌生的陸志韋、張東蓀、洪謙、馮至、楊晦、董鐵寶等。

“我特別幸運,父親和母親都給了我一個得天獨厚的選題?!毙煦f,《韓家往事》中母系的家族、《燕東園左鄰右舍》中父系的地理空間,是絕好的串聯中國百年歷史的線索。而這樣的幸運于徐泓,變成了不能辜負的歷史責任和使命。越寫她越覺得,她是在做一份打撈和搶救的工作,把那些被遺忘被遮蔽的歷史真相挖掘出來,把曾經鮮活存在的那些人物保留下來。兩本書線索不同,但主題都是同一代知識分子的命運。

徐泓的母親韓德常的燕京大學畢業照。受訪者供圖

徐泓在從事新聞教育之前是中國新聞社北京分社社長,做過近二十年的記者。她一直強調自己是用寫新聞的方式在寫歷史。她的工作量驚人,對資料要做互相交叉印證,篩選非??量?。僅僅《燕東園左鄰右舍》這本書,她就采訪、調研了燕東園22棟小樓多家住戶的后代,詳細寫了52家的故事,并梳理出了每一棟小樓曾經的住戶名單。為了寫《韓家往事》,她盡可能采訪了還健在的長輩,更是從各種資料包括歷史書籍、家庭相冊、日記、書信中不斷挖掘,嘗試去接近歷史的現場與真相。

在寫作過程中,她對“宏大敘事”一直保持警惕,而更多自覺選擇私人敘事?!懊恳粋€親歷者、見證者,包括后來的記錄者,都只能完成他自己的一部分回憶。每一個新聞工作者、非虛構寫作者,其實都是在力圖完成更多的拼圖,多信源、多方面地還原當時的歷史現場,將歷史碎片拼湊出更真實、豐滿的歷史,從而也許能夠改變過于粗糙、簡單的宏大敘事?!毙煦f。78歲的她已經開始新書的寫作,她從來沒有拖延癥,寫書這件事讓她興奮,有如回到了新聞一線。

南方周末特約曾經與徐泓在中新社期間共事的騰訊新聞副總編輯楊瑞春,與徐泓聊聊這兩本書講述了什么樣的故事。

徐泓2024年在北京接受南方周末訪談。南瓜視業 圖

《韓家往事》是縱向的線,《燕東園左鄰右舍》是橫軸的畫卷

南方周末:《燕東園左鄰右舍》講述的是燕東園一代學人的故事,《韓家往事》講述的是徐泓老師母親的家族故事。這兩本書是怎么在同一時間出來的,是不是也有點甜蜜的煩惱?

徐泓:我也沒想到它們同時出了。第一本書《韓家往事》實際上是我四年前開始寫的,寫完以后要送審,我就開始寫第二本書《燕東園左鄰右舍》,用了幾個月寫完以后,這兩本書同時又都進入到了最后校排。最先出來的反而是《燕東園左鄰右舍》,然后是《韓家往事》,所以兩本書撞在一起了。我想撞在一起也挺好,因為我的主題寫的是同一代的知識分子的命運,那么就同時接受市場的考驗吧。

南方周末:我記得徐老師曾經說過,這兩本書其實是一本獻給父親,一本獻給母親,是這樣的嗎?

徐泓:我事后才發現,開始并沒有這么一個定向。大概從1980年代我就開始準備《韓家往事》,因為當時我的外婆還在,1990年代又繼續做了韓家長輩們的采訪。

寫完《韓家往事》的最后一章《燕東園40號》,就回到我自己家了,回到父親這兒了。那么接下去那本正好是《燕東園左鄰右舍》,寫的是我父親在燕京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同事們、他們這一代學人,最后形成了獻給我父親的一本書。

徐泓的父親徐獻瑜。受訪者供圖

南方周末:看這兩本書的時候會發現有一部分內容是重合的,像一個種子,它在《韓家往事》占了比較小的篇幅,又在《燕東園左鄰右舍》里成長了,成為非常系統、完整的一本書。

徐泓:從敘述方式來講,《韓家往事》是一條縱向的線,寫一個家族在一百年間的變化;《燕東園左鄰右舍》也是從一九二幾年一直寫到現在,但它是一個橫軸的畫卷。

南方周末:《韓家往事》以徐泓老師的母親韓德常為中心,寫她的幾位姑姑及上下四代人在大時代中的命運。不過我發現有一張母親非常美麗的照片沒有被收到《韓家往事》里。

徐泓:其實我們家非常珍惜這張照片,加了相框、底襯,一直放在我母親一九四幾年彈的鋼琴上,這臺老鋼琴也在我們家里放著。

但我始終沒有考證出來我母親在什么時候,特別是在什么地方照的這張照片。它的背景是有門釘的大門,肯定不是在我們的老家南柳巷25號門前,因為不可能有這種宮廷式的大門。那是在故宮還是在中山公園呢?一直沒有考證清楚,所以就沒把它收進來。

徐泓的母親韓德常的一張舊照,拍攝時間地點尚不可考。受訪者供圖

這可能是個遺憾,但也是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堅守的原則。我用了一百多張老照片,都是經過考證,寫好圖片說明的,讓它們能夠準確地還原當時的歷史現場。這也是我當記者的時候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要回到現場,做好事實的拼圖。

南方周末:我在書里面看到你說,引發你來寫這本書的原因之一,是你見到自己的姑姑們50歲之后的從容優雅,然后產生了對她們個人故事的好奇心,是這樣的嗎?

徐泓:是的。這也是因為她們回來的年代都比較晚,一個是1950年代以后回來的,一個是1970年代以后回來的。尤其1970年代以后我已經做了記者,所以跟記者本身的好奇心連在了一起。當時我已經知道,我寫母親的家族史有非常寶貴的起點和資料,就是我媽媽的姑姑們。

具體寫《韓家往事》的時候,我用了縱和橫的兩個結構。我母親是天津“八大家”之首“天成號”韓家的后人,我母親的曾祖父那一代就開始到京城做官。我從我母親的曾祖父、祖父、父親,到她,以及她的兄弟姐妹,這四代人的故事都寫全了。

到了我外祖父這一代,“天成號”韓家陰盛陽衰,只剩下外祖父一個男丁,其他的是五個姊妹。這五個姊妹活得非常精彩,活成了當年一代新女性的先驅。我母親的大姑和李家結成姻親,四姑嫁給了當年西北大學、安徽大學的校長傅銅,五姑嫁給了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六姑夫婦都是海外歸來,六姑父是中國開灤和門頭溝礦的總工程師;七姑有很大的傳奇性,在四十多歲的時候嫁給了愛國抗日將領衛立煌將軍。所以我又把筆橫著攤開了,用她們五姊妹串起了橫向的家族線。一縱一橫的結構,能包容更多的內容,呈現更豐富的時代底色。

徐泓母親的家族,出身于天津八大家。受訪者供圖

南方周末:我看《韓家往事》,開始有點提心吊膽。因為周總理、鄧穎超的保護,這個家族逃過了很多艱難的時刻,總體上是溫暖的。而《燕東園左鄰右舍》里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