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緣政治視角,看隋唐與高句麗之戰

當唐朝消滅高句麗后,成為東亞乃至中亞唯一的秩序中心,在此基礎上,唐朝又以佛教為紐帶,其影響遠播到吐蕃、印度、朝鮮、日本、突厥、中亞、波斯等地,在秩序中心之外又成為文化中心和宗教中心。

責任編輯:陳斌

大業十三年(公元618年),江都。當年雄才大略的隋煬帝每日里醉生夢死,以淚洗面,酒醒以后,每每攬鏡自照,對著鏡子里的自己,極度頹廢地發問:“好頭顱,誰當斫之?”很不幸,他的話很快就應驗了,他帶到江都的禁衛軍多是關中人士,對他滯留在江南十分不滿,推舉他最信任的宇文化及為首,發動兵變,將隋煬帝縊死。

隋煬帝死得如此窩囊,跟他竭力想要打壓隋朝立國的基礎——關隴貴族有關,而引爆兩者之間矛盾的,則是隋煬帝以舉國之力三征高句麗的戰爭。

隋唐征高句麗

如果說隋煬帝征伐高句麗是昏君的窮兵黷武,那么被視為明君典范的隋文帝與唐太宗也必滅高句麗而后快,經數十年戰爭,終于在唐高宗時代把高句麗消滅。為什么會這樣?這需要先回顧一下高句麗的歷史。

高句麗屬于東北三大族系之一的濊貊族系,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吉林省,濊貊族系分布在東北最適宜農耕的地帶,是農耕民族而非游牧民族,如扶余等國,文明程度都比較高,只有高句麗例外。因為高句麗所處的吉遼邊境土地貧瘠,農耕產出太少,必須靠搶劫來補充生活資料,這就養成了高句麗好戰的個性。

高句麗從西漢末年開始,就不斷地蠶食朝鮮“漢四郡”的領地,幾次對漢四郡形成吞并之勢。只不過遼東的地區強權如東漢末年的軍閥公孫度、兩晉之交的鮮卑慕容氏都十分厲害,高句麗不但沒得到好處,反而被打得喪城失地。

進入南北朝之后,北魏消滅了遼東地區的最后一個區域性政權北燕,終結十六國、統一北方的北魏經營遼東的興趣遠不及歷代遼東地區政權,高句麗開始肆無忌憚地侵吞遼東故地,到隋文帝統一南北時,高句麗已經是占有今吉林、遼寧、朝鮮半島北部的東北亞大國。

然而,北魏雖然對高句麗放任不管,隋文帝卻沒有。開皇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