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多地發生族裔間沖突:多元化的必然結果?丨快評
19世紀初,英格蘭詩人威廉·布萊克創作的“英國第二國歌”《耶路撒冷》(Jerusalem)里的歌詞也往往為白人民族主義者引用,將外來移民比喻為“黑暗撒旦”:“圣城是否建在這里,在黑暗撒旦的磨坊之間?”(And was Jerusalem builded here, among these dark Satanic Mills?)布萊克的詩句本是對英格蘭歷史的謳歌與對未來的祈愿,但今天卻不幸成為由“文明的沖突”代下注腳的疑問句。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英國本土爆發13年來最大規模騷亂,引發全球范圍關注。綜合媒體報道,事件源于英格蘭西北部默西塞德郡紹斯波特鎮7月29日的一起持刀襲擊事件:一名17歲男性嫌疑人闖入小學生舞蹈課堂行兇,造成3名6到9歲的兒童死亡,另有多人受傷。
事件發生后,英國白人民族主義者“英格蘭保衛聯盟”(EDL)開始圍攻英國移民社區與宗教場所。倫敦、利物浦、伯明翰、曼徹斯特等多地發生抗議活動,并演變成“13年來最大規模騷亂”。英國首相斯塔默將暴力騷亂描述為“極右翼暴行”。8月5日,斯塔默表示將組建一支由專業警察組成的“常備軍”應對騷亂。十余天來騷亂一直持續,圍繞著騷亂的諸多爭論仍未停歇,值得一一辨析。
首先從騷亂爆發的直接原因來看,7月29日的襲擊事件被解讀為“襲擊者是一名激進移民”,之后數百名白人民族主義者發動了騷亂。盡管英國警方已經表示,17歲嫌疑人阿克塞爾·魯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