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份工作,探尋深山老林里的非遺|人在職場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探尋,并沒有那么容易。是雖然公司在城市,但人遠在深山里的對比,是聽上去高大悅耳,實則艱辛無比的勞累。
責任編輯:溫翠玲
年少輕狂的我以為,任何一份工作,只要我喜歡,我熱愛,就能去追求。好奇和興趣,是一切的原動力。
我的原生家庭不是很完美,甚至有點糟糕,從小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所以對我而言,親人的意義就是他們。那時候剛大學畢業,想著他們年紀大了,也不知道還能見幾面,希望在自己有限的人生里盡量少留一些遺憾,就選擇回到家鄉工作。
我的家鄉在貴州,是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遺留民間最多的省份之一。那時候,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一個理工科的學生來說,著實有點摸不著邊際。但可能是從小的成長環境使然,我對文字有著不一樣的情緒敏感。當我在網站上看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策劃的招聘信息后,我對“文化遺產”這幾個字產生了好奇。
進一步了解后,才知道這份工作是去民間尋找那些遺留的民俗民歌、民間文學、傳統技藝、曲藝、傳統醫藥等,然后把它們編撰成冊,記錄過程,采訪傳承人,最后進行資料匯總,上報到當地的文化旅游局。
當時不明白這是一份怎樣艱辛的工作,只是看到了感興趣的點。我想要去了解那些遺落在民間的“瑰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