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奧委會與國際足聯的利益博弈,讓奧運足球比賽成為雞肋
國際足聯和國際奧委會這兩大體壇巨頭,為了各自核心的品牌賽事和手中的蛋糕,可謂神仙打架。世界杯是國際足聯的搖錢樹,國際足聯曾長期反對職業足球運動員參加奧運會足球比賽,以免沖淡世界杯的收視率和影響力。
責任編輯:辛省志
北京時間8月10日凌晨,巴黎奧運會男子足球比賽決賽打響。經過120分鐘大戰,最終西班牙國奧隊憑借在加時賽中的2粒進球,以總比分5比3擊敗了東道主法國國奧隊,獲得金牌。
而在半個多月前的7月15日,德國柏林舉辦的歐洲杯決賽上,西班牙隊同樣笑到了最后,二比一戰勝英格蘭,捧得了冠軍獎杯。
如果這兩場比賽你都有關注,就會發現,與球星云集、萬眾矚目的歐洲杯相比,說奧運會的足球比賽是雞肋,并不過分。
奧運會的男子足球項目,規定球員必須在23歲以下,最多可以有三名超齡球員。然而,看看奧運男足球賽對決的兩支球隊,西班牙這邊,在歐洲杯表現出色的巴薩新星亞馬爾,年僅17歲,完全符合奧運男足的年齡規定,但他并不在西班牙國奧隊陣中??磥?,U23不僅是年齡篩選,也是二線隊的意思。當亞馬爾已經在國家隊坐穩主力,大放異彩,就沒必要再來國奧隊找存在感了。法國雖然是東道主,帶去國奧隊的最大牌超齡球員,也只是效力于法甲里昂的拉卡澤特,并沒有為了爭奪這個冠軍,去動員頭號球星姆巴佩參賽。
國際奧委會與國際足聯之間,曾就奧運會上的男足比賽,展開長期的博弈。如果奧運會不設年齡限制,豈不成了小世界杯,而世界杯對于國際足聯來說,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國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