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好人——專訪《拉貝日記》導演傅瑞安·加侖伯格
事關三個國家的《拉貝日記》,在三個國家都多少遇到過困難。中國有官員不希望再表現虛弱的中國和受難的國民;日本人不愿意碰南京這個話題;德國人爭論拍一部主人公是納粹黨員的電影是否合適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陳晨 朱曉佳
2006年春季的一天,陸川團隊的一名成員找到南方周末記者——《南京!南京!》的劇本在審查部門手里一拖再拖、遲遲不能獲準立項,他希望能通過輿論制造一些壓力。他說電影劇本卡在了外交部,而外交部又是受到了日本方面的壓力。
南方周末記者給日本大使館傳真了一份采訪大使的申請表,填寫了希望采訪的事由。對方很快回了傳真,簡單的、外交式的答復,大意是:貴國拍攝此類題材的電影,我國政府從未也不可能干涉。這件事就此擱下。
2007年3月22日,陸川在自己的博客里記下:“今天上午11點,《南京!南京!》獲得了廣電總局的正式立項。”距離影片劇本第一稿完成,過去了9個月。
2007年4月,陸川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影片)立項曾經困難重重,這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其中原因,也不是我能說的。”
基本上在同一時間,德國人傅瑞安·加侖伯格的《拉貝日記》也經歷著類似的曲折。不同的是他可以比陸川多說一些。
3年前,“拉貝”申請立項的時候,從電影局得到的答復是:現在有好幾個南京大屠殺題材的電影項目,只能批準一個,要由中國導演來拍。獲準立項的是香港導演唐季禮的《日記》。“他們要拍的和我們的電影是一樣的,可是我們才有拉貝日記的電影改編權啊。”加侖伯格說。
事關三個國家的《拉貝日記》,在三個國家都多少遇到過困難。中國有官員不希望再表現虛弱的中國和受難的國民;日本人不愿意碰南京這個話題;德國人爭論拍一部主人公是納粹黨員的電影是否合適。“拉貝”開始斡旋,《日記》的美國投資方得知改編權早有歸屬,放棄了投資。
《拉貝日記》完成后,加侖伯格在接受德國一個電影網站采訪時說:“日本在影片里是十分敏感的話題,我們必須得到宣傳部和外交部兩邊的許可。”
“這個電影說的是日本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