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儒學與傳統文化的本源:食肉還是吃素,武德充沛還是文雅精致?

先秦貴族文化和原始儒學,本身就既狩獵,又推崇吃肉,甚至從不回避血祭、割牲這些不太小清新的活動。孕育了原始儒學“大人君子”的文化,恰恰應該吃肉和充滿生命力。明清以后那種推崇吃素,并將其尊之為“正統傳統文化”或高級修行的趣味,某種程度上其實印證了王夫之的那句話:“其上申韓者,其下必佛老”。

責任編輯:陳斌

一些“傳統文化人士”有一種印象,認為吃素境界更高,吃肉就俗了。還喜歡引用孟子講君子遠庖廚、吾不忍其觳觫之類,覺得吃素、靜坐、焚香、品茶,這種畫面是真正傳統文化,而吃肉、狩獵、戰斗這種畫面則更像西方人,然后得出“中國文化主靜,西方文化主動”之類似是而非的結論。但事實并非如此。

原始儒學與軍事貴族技藝

原始儒學誕生的時代,儒就是一種傳授傳統封建軍事貴族技藝的學問,殺人、械斗、狩獵、復仇、血祭之類的殷周軍事貴族的技藝,充斥在當時整個貴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各個領域。

儒的六藝中,射和御都和戰爭、狩獵有關,即駕馭戰車射擊作戰或捕獲獵物??鬃诱f“殺人之中,又有禮焉”(《禮記·檀弓下》),戰斗殺人的習慣法細節,是當時貴族君子最為熟悉的??鬃诱f“不教民戰,是謂棄之”(《論語·子路》),甚至要將戰爭與殺人的技巧、勇氣,傳授給更普通的平民??鬃颖救艘册鳙C、釣魚,但遵守一些類似戰斗中“不重傷,不禽二毛”之類的軍事貴族習慣,對獵物實行“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論語·述而》),即只是不射殺睡眠中的獵物(類似在戰爭中拒絕偷襲),至于沒睡覺的獵物都可以射殺,捕魚則不用漁網即可??鬃颖旧韺⑺绖游锓浅J煜?,動輒笑著說出“割雞焉用牛刀”的比喻(《論語·陽貨》),殺牛、殺雞,都是為了祭祀和吃肉,并有專門的刀具。

當時貴族文化的古禮中,“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左傳·隱公五年》)一年四季定期狩獵,本來就是封建軍事貴族的文化,殺死獵物也用來祭祀祖先,提供血食?!抖Y記·王制》明確記載,天子和諸侯需要每年舉行三次狩獵,鄭玄注說這些獵物就是為了提供祭祀的肉食,《禮記·月令》“天子乃教于田獵”,并用獵物來祭祀。不但要狩獵,甚至祭祀還需要親自“肉袒割牲”,“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鸞刀以刲,取膟菺”,“祭腥而退”(《禮記·祭義》),貴族脫掉上衣,拿刀割肉,取出血淋淋的牲血和腸子上的脂肪,焚燒祭祀。甚至周天子也需要“天子袒而割牲”,親自操刀,大塊切肉,用來養老或祭祀。血祭也很常見,“血祭,盛氣也。祭肺肝心,貴氣主也”(《禮記·郊特牲》),血液、內臟都拿來祭祀。

至于歃血為盟,更是要喝血液。祭祀的“祭”字,本身就指以血肉以祭祀?!啊馈旨坠俏淖中握笫殖謳в辛芾焐纳猥I于神主前,即表示正祭前的薦血腥之祭”(詹鄞鑫:《神靈與祭祀:中國傳統宗教綜論》,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00頁)。在殷墟卜辭和周原卜辭中,也多見血祭的記載,如“血羊”“血用白豕”“血父丁”等(李學勤、王宇信:《周原卜辭選釋》,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室編:《古文字研究》第四輯,中華書局,1980年,第248頁)。對比來看,十七、十八世紀英格蘭、北美的弗吉尼亞士紳、平民,熱衷于帶些血腥氣的狩獵,不但喝獵物的“好血”,而且認為狩獵可以“讓身體得到適度的鍛煉,也為心靈注入勇氣、進取和獨立的品質”([美]大衛·哈克特·費舍爾:《阿爾比恩的種子:美國文化的源與流》上冊,王劍鷹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489—491頁)。很多人往往覺得這樣的畫面,應該是“西方文化”的,中國人應該靜坐吃素修禪,但是回歸先秦文化語境會意識到,中國的先秦和原始儒學時代,同樣是這樣充滿了生命力的氛圍。

孔子不但親自打獵,而且是大量吃肉的,甚至還吃生肉“膾”,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膾”,就是生肉或生魚。先秦貴族大塊吃肉,只是講究“割不正不食”,大塊的肉要切割成固定形狀。

對于早期儒家這個孔門共同體來說,一起吃肉還具有入會禮的禮儀性質,孔子受“束脩”,拜祭肉,對魯國膰肉的期許,以及顏回死后吃祥肉,都和共同體一起分享肉食的貴族禮儀文化有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