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夢,奧運有龍:中國隊的征程尚未結束?
巴黎奧運會閉幕式的最后,作為亞洲運動員代表的孫穎莎和其他各大洲代表的運動員一起吹滅了奧運圣火。這一刻,無數在場和屏幕前的中國同胞對這場賽事有了新的情感連接。
過去的十五個比賽日中,中國隊的405位運動員出征,帶回了40塊金牌、27塊銀牌、27塊銅牌,更留下了令人驕傲的瞬間。央視“為你驕傲”的閉幕式特別節目里,重新閃回了鏡頭記錄下的部分瞬間。中國隊的此番征程融合了打破歷史、續寫榮譽、突破極限等無法盡數卻展現運動員人格魅力的關鍵詞。
法國巴黎當地時間8月11日,隨著閉幕式的結束,中國體育代表隊此次遠赴巴黎的征程也告一段落。
奧運會雖已閉幕,新中國奧運已經走過40年。但中國隊的征程尚未結束?
40年:“奧運三問”終有答案
20世紀初,“奧運三問”被提出——中國什么時候在奧運會上贏得一席之地;中國什么時候派一支能贏的隊伍;中國什么時候能舉辦奧運會?
接連三問,問出了中國體育的期盼。
第一問在劉長春前輩獨自漂洋過海、作為當時代表中國的唯一運動員出現在1932年的洛杉磯奧運會開幕式時,有了答案。此番單刀赴會雖未取得獎牌,但已實現了從“0”到“1”的歷史性跨越。
1984年,依然是在洛杉磯,第二問也有了答案。許海峰以566環的成績射落第23屆奧運會男子自選手槍射擊金牌。從“0”到“1”,是1984洛杉磯奧運會中國代表隊首次奪金,更是新中國奧運征程的一大步。
10m手槍射擊示意。許海峰奪金的項目名稱為50m男子自選手槍慢射比賽。50m男子自選手槍慢射項目在2021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被取消。(圖源/視覺中國)
此次參賽,中國體育代表團一行353人,其中225名運動員共參加16個項目的比賽和網球表演賽,奪取了15金、8銀、9銅。五星紅旗第一次飄揚在奧運賽場,鼓舞了無數中國人。此后,從陸地到水上,中國體育在奧運會的記錄不斷豐滿。
但第三問尚未作答的憂愁,在當時,始終縈繞在許多中國人的心上。
“唯金牌論”的爭論不絕于耳,甚至形成個體內心的沖擊。背后的原因不難發現——那時的中國體育向世界證明的通道極為有限,而金牌便是重要的量化指標。
終于,2001年,第三問也在國人期盼中寫出答案。無數中國人在電視機前屏息以待,等來了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最終宣布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是北京。中國體育乃至整個中國贏得世界尊重的渠道從拿金牌變成了辦奧運。
鳥巢上方燃起的圣火。在火炬被點燃的這一刻,第三問終有答案。(圖源/視覺中國)
一場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讓世界人民看到了有著五千年底蘊的騰飛中國的成長故事,也讓“奧運三問”最終有了圓滿答案。牽掛了中國一個世紀的奧運征程,有了慰藉無數顆心的結果。
這一趟漫長的征程也正在逐步打破“唯金牌論”,不斷推動實現體育自信的從“0”到“1”。
40年后:自信的從“0”到“1”
回望新中國奧運40年,中國體育這艘船一路乘風破浪,在世界的目光中烙刻下了獨屬華夏的印記。一個個無法復制的經典瞬間、一次次升起的五星紅旗助力40年前成功出海、登上奧運的東方巨龍不斷翻越新的高山,躍入更藍的深海。
被稱作“中國龍”的民族具有哪些特征?
或許是絕境求生,是面對強大的對手愈戰越勇,是永不停止挑戰極限,是當人人都認為體育是青春飯時選擇堅定地持續前行。
2024巴黎奧運會賽場上,中國隊將“中國龍”精神詮釋到了極致。
7月31日,女子網球單打四分之一決賽,中國選手鄭欽文與德國選手科貝爾酣戰三小時零四分,在丟掉第一盤的情況下拼盡全力打進了四強,“這可能是我職業生涯里打過最艱難的一場比賽。我從來都沒有連續兩天征戰這么長時間?!苯Y束這場比賽的她,身著一襲中國紅網球服仰面躺在剛剛征戰過的紅土球場上,宛如一朵開在網球場的玫瑰。這場比賽的勝利,讓中國隊時隔16年網壇敲開緊閉的那扇門。而8月1號的又一次三小時,則讓她擊敗了世界排名第一的波蘭選手斯瓦泰克。
紅土球場上的網球被光暈籠罩。每一個網球運動員的皮膚上留下的陽光痕跡是他們為熱愛揮灑時間和汗水的證據。(圖源/視覺中國)
最終,在世界矚目的最終決賽中,鄭欽文一舉奪金,締造了中國女子網球單打在奧運史上的全新歷史。她眼中對贏的渴望,在逆境中勇者不懼的強大戰斗力,被無數觀眾記住了。那一抹中國紅凝結著鄭欽文的淚水和汗水,也向世界展現了來自東方的關于自信和信念的力量。
同樣挑戰極限的還有中國男子乒乓球隊的樊振東。在此次奧運會上成功收獲“超級全滿貫”的他,不僅讓人記得他16歲就征戰世界乒壇的意氣風發,更讓人為他那一次次被汗水浸透的球衣而動容。他的此番表現,讓無數觀眾明白中國體育的長期主義既是比賽周期的長度,也是在乒乓球臺上不打到最后決勝局決不放棄的恒久廝殺。
其實每一位能出現在奧運賽場上的運動員和裁判員,背后大都經歷了不為人知的長久跋涉。從彼時的“跳水皇后”到如今跳水裁判組組長的郭晶晶,7歲開始練習跳水,15歲第一次登上奧運賽場,23歲拿到奧運會跳水項目的金牌,整個運動生涯共斬獲77枚金牌。退役后的她,依然沒有將熱烈的目光從跳臺、跳板、水池上移開,選擇以奧運會跳水項目裁判的身份再次現身賽場,從原來的參賽者變成規則的監督者,以強大而無形的精神鼓舞著中國跳水隊。
入水瞬間示意。入水時壓水花是每一個跳水運動員需要為此訓練無數次的能力之一(圖源/視覺中國)
重返奧運的她,讓大家開始聚焦涌在不同場景中為熱愛而踏破重重阻礙的中國面孔。
人們不再只記得拿金牌的是誰,開始關注運動員更豐富、飽滿的人格,記得他們的來時路也關心他們的今日夢。對奧運、對體育、對綜合國力的足夠自信,正在伴隨“中國龍”不屈的行動,完成從“0”到“1”的轉變。
“奧運三問”雖已有答案,但這艘船、這條龍,并未抵達終點。中國隊的奧運征程尚未結束。
第四問:中國何時能推比賽項目入奧?
奧運會目前已有的所有比賽項目中,尚未有項目是由中國推動進入的。
第四問已然被提出——中國何時能推比賽項目入奧?
公開信息顯示,早在2012年體育界就有過以競技龍舟為例,提出我國傳統體育項目入奧發展策略的思考。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龍舟運動,如果能以競技龍舟比賽項目的形式進入奧運會,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體育之河中的流傳。
龍舟世界杯比賽現場記錄。比賽所用龍舟為競技龍舟。據中國新聞社的公開訪談實錄顯示:截至目前,全球已有9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龍舟運動的官方組織,定期舉辦龍舟賽事和龍舟運動相關活動。
而今,書寫答案的進度正在逐步更新。8月8日到8月10日期間,在巴黎馬恩河畔的韋爾航海體育場,競技龍舟表演賽擊鼓開賽。由中國設計師自主設計研發、由中國企業比亞迪支持開發的競技龍舟與世界相遇。三艘競技龍舟隨著槳板搏擊水面,在陣陣鼓點聲中沖向終點??磁_上的中國觀眾發出尖叫和吶喊,向周邊外國友人熱烈介紹,“那是中國龍舟!”
中國龍舟亮相巴黎賽場。三場競技龍舟表演賽在陣陣鼓聲中開啟。
在央視5套、央視頻、央視新聞等多條專題報道中不難發現,此次表演賽邀請了專業運動員、法國殘奧會代表、知名媒體及企業家參與,贏得了看臺觀眾的熱烈反響和激情吶喊。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鏡頭也在記錄這一歷史性瞬間。每條競技龍舟上同舟共濟的10位參賽選手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的身份和職業,此刻卻都在朝著同樣的目標以相似的節奏發力拼搏。
央視5套于巴黎時間8月11日晚閉幕式開始前已播出的特別報道部分內容
比亞迪歐洲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舒酉星作為其中的一名中國企業代表,面對央視鏡頭,道出了自己的感受,“作為一名中國人,把中國的傳統運動龍舟帶到了國際最頂級的賽事舞臺,能在這里劃槳心情萬分激動,比亞迪作為龍舟入奧戰略合作伙伴,我們有責任把這項優良的傳統運動項目推動入奧,引向全球,將'團結協作、拼搏奮進、一路向前'的龍舟精神傳遞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备偧俭w育的魅力,體育無國界的理念此刻被再一次放大。
此外,為進一步擴大競技龍舟運動在世界的影響力,實現更廣泛的觸達,在表演賽結束后,比亞迪將參與此次表演賽的龍舟贈送給國際皮劃艇聯合會、歐洲皮劃艇協會、法國皮劃艇協會。贈送的是龍舟,傳達的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國人對龍舟入奧的真摯期待。而在本次活動中,在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團大使銜代表楊新育、中國皮劃艇協會主席佟立新的見證下,世界運動會主席何塞·佩魯雷納也接受了來自比亞迪贈予的中國非遺工藝競技龍舟琺瑯盤。
競技龍舟贈予儀式
為什么第四問的答案40年前未能作答,但如今可以挑戰?
過去的40年,不僅是新中國奧運從出海到龍騰四海的40年,也是中國的經濟發展、文化建設、貿易水平不斷騰飛的40年。如今積累起的實力可以支持“中國龍”做出這個挑戰。
在全球化浪潮的時代背景之下,中國乘勢發展,實現了不同產業集群的快速發展和企業的有序出海。中國面孔開始以不斷增長的頻率進入世界視野,出現在能源、工業、文化、體育等不同的領域中,活躍在不同地區的組織和活動中。以汽車工業為例,中國從燃油車時代的跟隨和追趕,發展到新能源汽車耀眼全球。二十多年前,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正式啟動,在“三縱三橫”研發布局政策的指引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艱難起步。
彼時獨自邁入新能源汽車這一“無人區”的比亞迪,選擇挑戰行業眼中的極限,用20年堅持技術創新,交出了關于新能源、關于中國汽車的實力證明答卷。去年,比亞迪年度銷量已超302萬臺,蟬聯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成為首個邁入全球銷量前十的中國汽車品牌,其新能源汽車已遍及日本、澳大利亞、巴西、墨西哥、德國、阿聯酋等88個國家和地區、四百多個城市,成為中國制造的“新名片”。今年6月,比亞迪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首次亮起的櫥窗,則在以一種空間上更近的精神鼓舞陪伴著運動員們。
比亞迪首條汽車滾裝船EXPLORER NO.1
隨著海外出現的中國企業不斷增多,中國隊在異域他鄉的奧運會上也不會再經歷劉長春前輩一百多年前獨自飄洋過海的落寞和孤獨。
但不論是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突破,還是推動龍舟入奧,都非一日之功,而是一場需抱著必勝決心的長途跋涉。在尋找“第四問”的答案之路上,比亞迪自2020年就與中國皮劃艇協會正式簽約,成為龍舟入奧戰略合作伙伴,以科技助力競技龍舟的開發,邀請車主、媒體及公眾參與體驗,支持龍舟世界杯等相關比賽,做了長久的不同形式的努力。今年,比亞迪在原有中國皮劃艇協會“龍舟入奧戰略合作伙伴”的身份基礎上,升級合作國際皮劃艇聯合會,聯合國內外兩大機構,共同推動龍舟入奧,助力龍舟運動全球普及。
龍舟入奧戰略合作伙伴簽約儀式現場
早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皮劃艇決賽開賽之前,競技龍舟就作為展示項目亮相。此次巴黎亮相,歷經3年更充分的準備,競技龍舟表演賽的賽程較之前更長,參賽選手國籍更多元,觀賽觀眾也大幅增加。競技龍舟在世界上的知名度繼續擴大。
而未來,這個項目的路途不管還有多久,其背后為之努力的各方力量也會為有一天能抵終點而持續劃槳不停歇。
在艱苦卓絕中實現的中國夢,往往讓每個國人更刻骨銘心,讓世界更深刻地記住。中國的經濟硬實力、文化軟實力都曾突破過重重阻礙,與世界切磋交手,書寫出來自東方的獨特答案。
而今,推動龍舟項目入奧,向世界頂尖的運動賽事發起挑戰,希望以實力穿越重重困難,沖破阻礙向第四問作答。40年后的今天,“奧運有龍”的夢背后不僅有一腔孤勇,還有來自真正實力的支撐,擁有中國經濟、制造、文化建立的自信。
若以今日見未來,即使這場夢看似征程漫漫,但中國龍的破浪前行不會停歇,將一如剛過去的十五個比賽日、過去四十年里的運動員一樣,在世界舞臺施展拳腳,直至攀折到那塊尚未取得的金牌!
參考資料:
[1]古維秋,劉暉.關于“奧運三問”真偽的辨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35(04):8-11.
[2]張作斌.對我國傳統體育項目入奧發展策略的思考——以競技龍舟運動為例[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2,31(03):126-128.
[3]《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何以成為世界第一 ——汽車強國建設十年調查》.作者:中國汽車報記者胡軼坤、馬鑫、王璞、孫煥玉 人民日報記者鄧曉霞、候云辰.來源渠道:中國汽車報.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