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談中西哲學:不是沒有答案,就要拋棄問題

“西方人的特色就是從探討宇宙外在的世界,設法再回到人的世界。中國人不一樣,中國人從開始就關心人的世界,然后設法看宇宙萬物有什么條件可以配合,以人的思考、人的需求作為中心,來了解人生的問題?!?/blockquote>

責任編輯:劉悠翔

“哲學這兩個字很尷尬,是日本人翻譯的,把‘哲’和‘學’構成兩個詞,原來的意思叫做‘愛’和‘智慧’?!备蹬鍢s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系主任,學習研究哲學五十余年,如此讀解“哲學”。

1968年,傅佩榮進入輔仁大學求學,他出身在一個三代信奉天主教的家庭,而輔大是一所教會大學,尤以天主教系統的士林哲學見長。哲學系不少教授曾在歐美受訓,學的課程大多集中在西方哲學。

他剛上大一時,學長就推薦他讀康德的著作。十幾個人在學長的帶領下圍讀《純粹理性批判》的英譯版,讀一學期,才能讀10頁??档碌淖髌废騺硪云D深著稱。如今,他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稱,康德的重要意義之一在于“(搞清)自我的本質是什么”。

1972年,傅佩榮到臺灣大學讀碩士?!吨袊蟪朔饘W》課上,他聽方東美把中西哲學和佛學串在一起講,傅佩榮才隱隱覺得“我們自己中國的哲學也可以那么精彩”。之后讀博留洋耶魯,傅佩榮有機會受教于余英時?;氐脚_灣后,傅佩榮把研究的重心轉移到中國哲學。

“我發現如果教西方哲學,可能一輩子都要跟在西方人后面跑,永遠跑不過人家,很辛苦,勞而無功。所以我想說我這一生想在學術界有一點點成績的話,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傳統?!?009年,他曾登上央視的《百家講壇》講授《孟子》。傅佩榮覺得必讀的國學,是塑造中國人理念的七本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老子》《莊子》和《易經》?!霸谖铱磥?,國學必須落實在生活中,改善及提升我們的生命素質?!?/p>

出版了幾十種國學相關著作后,傅佩榮新近推出了一套《傅佩榮的西方哲學課》,全書130萬字,由他應大陸平臺邀請開設的音頻課化成,通講了120位哲學家,“探索他們對現代人生的啟發”。在國學和西方哲學之間,最直接的關聯詞,或許就是“人生”。

傅佩榮說,如果脫離人生,哲學不過是一串空泛的概念。他認為,蘇格拉底作的最大貢獻,就是讓當時的人對一系列涉及人生價值的概念做考察和澄清。

“什么是友誼?什么是善良?什么是愛?什么是虔誠?”傅佩榮對南方周末說,“這些概念如果沒有分辨清楚,人生根本不知道何去何從。我以為我很勇敢,事實上我搞錯了。我以為我是一個好人,事實上可能誤會了,那不是浪費生命嗎?澄清概念作為第一步,也影響到后來的西方(學者)對哲學的基本態度,就是不斷地質疑?!?/p>

傅佩榮。受訪者供圖

傅佩榮。受訪者供圖

如果離開人生,哲學只是空洞的概念

南方周末:今年是康德300周年誕辰,哲學話題這些年在民眾中間比較熱,這個“熱”的背后是什么?哲學跟人生有很確定的關系嗎?

傅佩榮:平時我在講哲學的時候會歸結為一句話:如果沒有哲學,人生是盲目的。人活在世界上就像航海,需要羅盤、指南針,才知道要往哪走。西方認為哲學是人生的指南針,雖然不能明確地跟你說你應該往哪里走,但基本是通過一連串的問題不斷地問,讓你反思你這個人這一生往哪里走,才是適當的,正確的。它開始指的路不見得正確,可能慢慢在修正,所以哲學是一些開放的問題。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離開人生,哲學只是一些空洞的概念。

南方周末:哲學概念的引入也就一百多年的歷史,用西方哲學的標準來看的話,中國有哲學嗎?

傅佩榮:黑格爾早就說中國沒有哲學,但實際上我們有不同的看法。任何一種文化發展到一個程度之后,一定有內在的理念,哲學是文化的底層最深的理念的部分,它決定一群人的人生觀跟價值觀。比如說人為什么要活著?活著的意義何在?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兩方面的問題,是一個文化里面必須面對,必須有明確答案的。所以我的觀點是,只要有文化,一定有哲學。

西方人的特色就是從探討宇宙外在的世界,設法再回到人的世界。中國人不一樣,中國人從開始就關心人的世界,然后設法看宇宙萬物有什么條件可以配合,以人的思考、人的需求作為中心,來了解人生的問題。

南方周末:你從學問的角度還是給了哲學三個前提,就是概念的清晰、標準的設定和一個系統。按這三個標準,中國哲學達標嗎?

傅佩榮:按照這三個標準而言只有兩家學說達標,一個儒家,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