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為煤所誤三十年
由于煤炭大量外調出省,很多人已經意識到這種經濟模式并未給山西留下多少財富,當時山西政界甚至出現“挖煤倒霉論”的觀點。
責任編輯:吳傳震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煤炭產業的高速發展,擠壓了其他產業的發展空間,歷經三十年,終于形成煤炭業尾大不掉的局面
山西真正走上能源基地之路是在1979年。當年8月國務院一位副總理前往山西視察工作,提出“盡快把山西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能源基地”的建議,并給當時的國務院財經委寫信闡明自己的觀點。
山西的能源基地建設與中國改革開放同步,作為全國經濟的發動機,山西為全社會提供了大量的能源支撐。
翻閱當年的建議,幾乎所有人都忽視了這樣一句話:逐步形成以煤炭的開發和綜合利用為中心的,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協調發展的、比較合理的經濟結構。
這意味著,當年在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