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克揚:現代設計的“想”和“做” | 空間新語

現實中做事,大多數人只要處于積極的狀態,即使沒有這么清楚自己工作的本質,也會“先試試看”,或是“邊做邊想”……在藝術史里,有個著名的說法,叫做“制作先于匹配”,歷史上的優秀工匠和藝術家也是某種形式的“做了再說”,而不是一開始就很確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做”的基本意義就在于盡快讓創意顯形——好讓思想的小船錨上現實那堅實的大陸。

責任編輯:邢人儼

“做”的基本意義就在于盡快讓創意顯形。視覺中國|圖

“做”的基本意義就在于盡快讓創意顯形。視覺中國|圖

到底是先有點子還是先掌握技術?即使問我認識的美術學院院長,也有不同的說法。有人鑒于現在學生普遍不愿意動手的狀況,認為首先應該強調基本功,可是立刻有人反駁說“腦子壞了成為熟練工匠又有什么用?”之所以有工具和思想打架的現象,其實是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出現了截然的文理對立的情況:慢慢的很多文科生不再有“動手”的技術;理科生也不太理解做一件事情的“意義”何在。

其實工具和思想是分不開的,比如說,一個建筑師想設計一座建筑要么畫張圖紙,要么做個模型。這個過程中要借助最基本的工具——同時也是工具思維:做模型要切割材料、黏接部件,畫圖至少需要一支筆,兩者都要某種意義的“動手能力”,同時也是最基本的思想的表達。芬蘭著名的設計思想家之一尤哈尼·帕拉斯瑪(Juhani Pallasmaa)因此寫道:“……炭筆、鉛筆和鋼筆的線條富有表現力和情感,手工制作的模型也是如此,它們能表現躊躇和篤定、判斷和激情、枯燥和欣喜、喜愛和厭惡……”帕拉斯瑪拜訪過弗蘭克·萊特既是生活場所又是建筑工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