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街226名博士,蘄春“博士街”是如何產生的?

早在宋代開始,蘄州一帶就先后辦了“州學”“府學”“縣學”等機構?!爸輰W”不是一般意義的學堂,而是培養頂尖人才的學校,要經過層層選拔,才能成功入學就讀。

明清時期,博士街一帶興起了置辦“義學”“族學”之風,整條街的人會拿出自家的田地租金或門面租金辦學,供養那些考取功名或備考功名的人。換言之,那些家境貧寒的孩子,家里沒有進京趕考的盤纏,街坊鄰居或家族里的人會采取眾籌的方式支持他們念書及赴京趕考。

責任編輯:辛省志

作為一名湖北黃岡人,我一直知道黃岡下轄各縣都有一些聞名遐邇的美譽,比如我家鄉所在的浠水縣是記者縣,意思是盛產“記者”;鄰縣紅安是有名的將軍縣,盛產“將軍”;蘄春是博士縣,盛產“博士”(或教授)。這不,趁假期回家之際,我攜父母及侄子慕名去了一趟蘄春,探訪了該縣的博士街。

博士街其實是人們對其的雅稱,真名是“東長街”,此街呈東西向布局,長度合計1200米,街的西端有牌坊,題詞“東長街”,東端與瀕湖路相連,李時珍故居位于東長街的3/4位置。走在街上,映入眼簾的“博士”符號比比皆是,光我注意到的就有“博士幼兒園”“博士家居小區”“康博苑”“博士文具店”“博士托管班”“博士補習班”。各條南北向巷子里關于“博士”的符號,及我沒有注意到的關于“博士”的符號,估計更多。

一條街226名博士

我此行的目的非常簡單,即了解“為何這條街盛產博士”。為達成這一目的,我必須要尋到一位這條街的專家尤其是“土專家”,也即此地土生土長的專家。

幾經周折,我找到了張鳴老師,張老師1957年生,學歷高中二年級,但卻是地地道道的農民,迄今沒有外出打過工,但我必須要嚴肅地尊稱其為“老師”。作為一個農民,他有專門的書房,書籍、字畫、筆墨紙硯、中醫藥制作過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各類器皿,占滿整個屋子。書柜里有各種書籍2000余冊,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中醫藥方面的,幾乎集齊所有李時珍的著作。眾所周知,蘄春是李時珍的故鄉。作為李時珍的同鄉,張老師以研究中醫藥為畢生的最大嗜好。二是蘄春本土文化方面的,他癡迷于收集與研究蘄春縣各類出版社尤其是蘄春文化方面的讀物,他本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