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重慶模式

自黃鎮東從交通部長任重慶市委書記以來,交通部已經給重慶120億的補助了?!爸惨P”是否可以稱之為重慶模式?這個模式是否具有可復制性?

責任編輯:鄧瑾 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清理場地,筑巢引鳳”,也許能完整概括重慶的經濟增長模式——開始時借助中央特惠政策,利用國有土地和老工業存量資產撬動銀行融資,重慶完成基礎設施配套和老國有企業改造,此后,借吸引沿海工業梯度轉移和重化工業大量投資,重慶開始了自己的經濟起飛

東邊不亮西邊亮

一場金融危機讓中國曾經的增長典范——沿海地區的外向型增長模式遭遇滑鐵盧。

一季度,中國GDP總量超過1萬億元的外向型經濟體中,浙江和上海的GDP增速墊底,分別是3.4和3.1,而經濟總量第一的廣東是5.8,都低于全國6.1的平均水平。

就在金融海嘯席卷全球之際,中國政府迅速做出了內需導向的戰略轉移。而一季度的數據表明,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大省由于路徑依賴等諸多原因,要實現迅速轉身,絕非易事。

于是,中國開始轉向內陸,尋求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山城重慶,這個中國無論是南北還是東西的幾何中點,就這樣被歷史推到了前臺。

2月5日,國務院對外正式公布了《國務院關于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國務院3號文件),把重慶定位為未來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長江上游地區綜合交通樞紐,以及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等。“我覺得黨中央、國務院給重慶的定位以及國務院三號文件的政策措施,不亞于1990年浦東開發對上海產生的推動力。”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說。黃是開創浦東經驗的重要人物之一,曾任浦東開發區副區長。

“1990年上海浦東開發的時候,正好是1989年以后全世界對中國經濟進行封鎖之時,經濟比較低迷,但是浦東開發一啟動,那些政策推動上海半年以后就產生了一個經濟高潮,大幅度的投資,大幅度的增長,浦東浦西全方位的發展高潮就來了。”黃解釋說。

國務院3號文件公布之時,正是中國經濟遭遇巨大困難而不知道底在何處之時。而當時的重慶卻上交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2008年的GDP達到14%,高出全國近5個百分點。更重要的是,重慶在2008年上半年就敏銳地注意到金融危機可能帶來的危害,比中央政府和其他省市早幾個月推出了一系列刺激經濟的財稅金融政策。此外,當時重慶提出了2009年的GDP目標為12%,一度是全國最高。

幾乎就在同時,“重慶模式”的提法開始流傳?!秮喼拗芸钒阎貞c模式看成是“中國經濟反擊金融海嘯的新路徑”:以內銷為主 (重慶的內銷占工業產值九成),啟動內需,融合城鄉,超越城鄉二元結構之弊,用低稅率刺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