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牛犢生下來就會跑?
研究人員發現,在母親的子宮中,牛胎兒就已經長成了功能齊全的神經肌肉接頭,并且可以通過乙酰膽堿把神經沖動傳導到肌肉,但人類的胎兒并沒有這樣的功能。
責任編輯:朱力遠
在非洲大草原上,每天早上,一只羚羊醒來,就知道它必須比跑得最快的獅子還要快,否則它就會被吃掉;同樣,一只獅子醒來,它就知道必須比跑得最慢的羚羊還要快,否則就會餓肚子。這是非洲大草上的生存法則。
但是,在非洲大草原上還有一種生存法則,當一只羚羊在母親子宮內就會知道,一出娘胎就必須能站起來,幾分鐘后就能走,幾小時后就能跑,否則它就有可能被獅子或鬣狗吃掉。這種生存法則是天生的,但更準確地說,是演化讓??苿游铮缪驅儆谂?苿游铮?、鹿類、馬科動物等形成的生存能力,讓它們在出生后幾分鐘內就能走路,不久后就能奔跑。
但是,為何初生牛犢會走會跑,但初生的嬰兒不會呢?最近的一項研究涉及到這個問題。
初生牛犢顫巍巍邁出第一步。視覺中國|圖
動物的運動,無論是走跑跳蹲坐,都要依賴于肌肉的收縮和舒張,而肌肉又要接收神經指令才能收縮和舒張,神經“傳令兵”就是許多種類的稱為神經遞質的化學物質,其中最重要的是乙酰膽堿。
神經與肌肉的連接點稱為神經肌肉接頭,在這個神經纖維末梢與肌膜的特定部位,即運動終板連接。運動終板內有無數的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