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下的香港豪門
香港一些百年家族企業的資產因金融危機而大幅縮水,但飽經滄桑的豪門們早已練就一套逢兇化吉的本領,目前的危機并沒有重創他們,榮氏家族也是如此
責任編輯:吳傳震
香港一些百年家族企業的資產因金融危機而大幅縮水,但飽經滄桑的豪門們早已練就一套逢兇化吉的本領,目前的危機并沒有重創他們,榮氏家族也是如此
榮家遠未謝幕
因澳元外匯衍生品投資巨虧,今年4月8日,榮智健辭去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一職。香港媒體拍到了榮智健離開中信泰富后坐上汽車時木然的表情,第二天,香港媒體繼續關注這一事件背后的利益較量,而內地一些媒體已開始彈起“榮家謝幕”的論調來。
現在說榮家退出歷史舞臺為時尚早。榮家產業超過百年歷史了,其間遭遇過多次兇險,比如整整60年前(1949年)的4月,榮毅仁(榮智健之父)被國民政府以“侵占公有財物”等罪名起訴。有趣的是,榮家幾乎每次都能“逢兇化吉”。
所以此次榮智健事件的結局,還未真正呈現,盡管榮智健的接任者常振明最近已開始大刀闊斧地對中信泰富“動刀”重組。換句話說,現在是考驗這個百年家族人脈資源的時候了。
中信泰富在香港的口碑一直以來還算不錯。它是香港的第一只紅籌股,后來因為業績優良,被視為藍籌股,紅加藍,香港人于是戲稱它是“紫籌股”。崇尚自由主義的香港人只認信譽和福利,并不怎么議論中信泰富的背景以及榮智健個人的奢華。令香港市民反感的,其實是中信泰富控股的西區海底隧道(西隧)和東區海底隧道(東隧)近幾年接連大幅提價事宜,港人批其社會責任缺失。
有人為榮家第四代沒能在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