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療護在社區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周建平
上海市黃浦區豫園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安寧療護病房內布置溫馨,不允許出現假花;在病人生命的最后旅程,仍要盡力創造生機
在上海豫園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安寧病區的走廊上,擺放著過往病人入院前填寫的“我的五個愿望”卡片,其中首要的兩個問題便是“我要或不要什么醫療服務”以及“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療”。
這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像一座城市安寧療護網絡的節點,它們與綜合性醫院保持著聯動,讓醫生、護士、護理員、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營養師、康復護理師、藥劑人員都參與其中,全方位地為病人在臨終前提供身體、心理、精神的照料和人文關懷服務。社區也是大眾生死教育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說的“大眾”,包括“病人”和“健康的人”。
“每個人都應該預想一下自己的死亡。穿什么衣服,有沒有音樂,環境、濕度,氣味。死亡教育并不是告訴你什么時候死都可以,而是告訴你,當你遇到危險事件的時候,內心應該多一份理性,少一份惶恐?!?/p>
“生機勃勃的感覺”
死亡必然使我們喪失對自己的控制。想到自己花了一輩子的時間確保衣裝得體、談吐優雅,最終卻要無能為力地死去,很多人不免陷入驚慌。若是患上重病,人生最后的光景將會變得更加下落不明?!鞍喂苓€是不拔管”,仍是很多家庭難以逃脫的枷鎖。
《見證生命,見證愛》一書的作者路桂軍(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疼痛科主任、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常務理事)曾寫道:“由于對死亡的過程缺乏了解,導致很多人的行為并不妥當。親屬不忍自己的親人過早離世,堅決要特別積極地治療。在病人無法進食的時候,以各種方式喂進去,由于胃腸道功能本身在衰減,病人會出現惡心的癥狀,也很容易引起腸梗阻,他們只會更加痛苦。作為醫生,應該尊重自然規律。在生命盡頭,既不加速死亡,也不延緩死亡,讓生命自然走向終點?!?/p>
全世界的新發癌癥病人中,30%-50%伴有疼痛,60%-90%的晚期癌癥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根據國家衛健委在全國范圍內的癌痛調查結果,我國癌痛發生率為61.6%,其中50%的疼痛級別為中度至難以忍受的重度。
幾乎90%的受訪者告訴路桂軍,他們想要幸福地活一天,而不要痛苦地活十年。這讓他感到自己就像提燈女神,“引領一個生命走向了另一個世界,而不是在匆忙中進行各種搶救,看著病人在電除顫和心肺復蘇中將自己消耗殆盡?!?/p>
路桂軍并非孤軍奮戰,不斷有醫護人員加入安寧療護的隊伍。他們的服務對象是存活時間在半年以下的病患,不以治愈為目的,而是緩解癥狀,照護身心。有些令人費解的是,許多安寧療護病房看起來似乎比其他病房都更有“活力”,為了保障病人們最后的時光,各家機構絞盡腦汁,不僅紛紛配有音響、鮮花,有的貼上了墻紙,就連床單都不再是沒精打采的病號色,而是活潑的粉色小花;有的還請來藝術家,在病區內特意創作了掛畫、沙發……
上海市徐匯區康健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造的藝術安寧療護病房 圖/本刊記者 孫凌宇
上海市于2012年在全國率先推出“臨終關懷”政府實事項目,首批挑選了1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試點,為終末期病人提供安寧療護服務。每一家開辦試點單位被給予50萬元啟動經費,實際驗收的時候,每一家起碼70萬元以上,平均7萬元一張床位,浦東新區能達到11萬元。
2017年,國家衛計委選定北京市海淀區、吉林省長春市、上海市普陀區、河南省洛陽市和四川省德陽市作為全國第一批安寧療護工作試點市(區)。2019年,國家衛健委在第一批安寧療護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確定上海市為第二批全國安寧療護試點?。ㄊ校?,北京市西城區等71個市(區)為安寧療護試點市(區)。上海是唯一整體推進安寧療護的省級城市。同年,《上海市安寧療護試點實施方案》發布,提出在上海市全面推廣安寧療護服務。次年,上海實現了安寧療護服務社區全覆蓋,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提供安寧療護服務。2023年,2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被確立為上海市首批安寧療護社區示范基地。其中,普陀區長征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2024年7月成為全國首個安寧療護領域國家級標準化試點項目。
十幾年過去,上海市安寧療護試點機構已發展至261家(其中絕大多數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護理療法到理念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位于市中心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