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和他的科學正道
“李政道先生的教育理念和他創造的這樣一個環境,是一種大膽的突破,培養出了非常多成功的科學家和各個領域的人才”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周建平
1956年,李政道
2019年11月,在CUSPEA(“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40周年慶的聚會上,有CUSPEA學子提起李政道畫的一棵大榕樹。畫上有李政道題的兩行字,“千枝萬根皆相連,遍野成林僅一樹?!币恍┡c會者覺得,李政道的這幅榕樹畫作,就是他與CUSPEA學子的寫照。CUSPEA由李政道在1979年發起運作,持續十年,為915名中國優秀的物理學學生提供了留學深造的機會。在這些學生中產生了大批知名學者和企業家,包括十多位多國科學院院士。
在科學人才培養方面,CUSPEA只是李政道種下的許多榕樹的其中一棵?;仡櫵髮W和從事科研、教育工作的經歷,我們就能明白這些榕樹的養分來自哪里——他的老師、好友和學生們用“自力更生”、“獨立思考”和“求是創新”來形容他,了解他的人總能感覺到他對探索科學和創新教育有不懈的動力。
他曾這樣解釋自己的動力,“‘細推科學日復日,疑難得解樂上樂?!痪湓?,就是真誠求知?!闭嬲\求知,就是李政道在科學之路上堅持的“正道”。
當地時間2024年8月4日,華人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在美國舊金山家中去世,享年97周歲。而他培育的“榕樹”,還將繼續生根發芽。
1957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李政道(中)、楊振寧(左一)與其他諾貝爾獎得主在頒獎典禮后合影
芝城求學
“不如下周你來給我上堂課吧?!泵鎸ψ约旱牟┦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恩里科·費米,李政道爽快地答應了他的要求。
1946年,費米獲得了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教職,曼哈頓計劃徹底結束后他一門心思撲在對撞機研究上,沒有打算收理論方向的學生。實際上,費米的“開門弟子”都在做應用研究,只有李政道堅持表達了自己對理論研究的興趣。費米當時并沒有什么急于研究的理論課題,遂放手讓李政道做自己想做的。
也是在1946年,當時的國民政府決定讓華羅庚、吳大猷、曾昭掄三位數理化科學家,各帶兩位助手赴美學習造原子彈。吳大猷選擇帶朱光亞和李政道乘郵輪去美國,當時朱光亞已是科研助理,而李政道僅僅是一名大二學生。一如答應給費米上課,李政道對這個機會充滿信心。根據《南方人物周刊》從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獲得的本人口述資料,李政道覺得自己“不太懂英語,對經典物理很熟悉,懂一點量子力學,但是已經準備好進行博士研究了”。
除了芝加哥大學,其他美國大學無一接受尚未拿到本科學位的學生。李政道發現芝加哥大學對那些沒有正式學位的學生提出的錄取要求是讀過校長挑選的西方文明名著——他連這些名著的名字都沒聽過。
那時的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群星璀璨,除了費米之外,還有提出白矮星質量上限預測理論的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提出原子核殼模型的瑪麗亞·梅耶,宇宙射線和空間科學領域的先驅約翰·A·辛普森、發現了氘(重氫)的哈羅德·尤里、研究晶體結構的知名固體物理學家威廉·扎卡賴森、發明了齊納二極管的克拉倫斯·齊納,以及楊振寧的導師愛德華·泰勒,泰勒在氫彈研究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費米、扎卡賴森和辛普森等教授為錄取李政道做了很多努力。大部分有志于理論研究方向的學生通常會被推薦給泰勒,沒有人也不會再有人知道,費米當年究竟是看中了這個大二學生的什么特質。李政道博士畢業四年后的1954年,時年53歲的費米去世,死因疑為長期暴露于放射性物質。
李政道入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閱讀大學目錄。他記得目錄上說物理系只對頂尖的學生感興趣,不鼓勵學生選修其他課程;對于那些需要指導的學生才會提供課程。這與當時的西南聯合大學及大部分世界頂尖大學的風格都截然不同。費米沒有給李政道安排任何課程,李政道注冊了泰勒的量子力學課和扎卡賴森的電磁理論課等等。在諸多“頂尖的學生”中,年輕而自信的李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