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0家上市公司暴露ESG風險事件,分子公司管理失效問題尤為突出——2024年第二季度上市公司ESG風險報告
2024年第二季度,南方周末善擇云平臺共監測到1720家上市公司暴露出ESG風險,風險事件總計6052起,較上一季度增長23.4%。
責任編輯:鄒力
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在ESG領域的相關政策要求呈現向實向深的趨勢,不斷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和投資價值提升,規范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相關信息披露。其中,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金融監管總局和證監會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國財政部正式發布《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國務院國資委印發了《關于新時代中央企業高標準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
根據上述政策文件提出的目標,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將基本建成國際領先的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體系和國家統一的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無論從可持續投資、綠色金融,還是企業自身的高質量發展來看,識別ESG風險、做好ESG信息披露、回應ESG議題已成為中國上市公司的必答題。
1720家上市公司暴露ESG風險事件6052起
在商業環境急劇變化的背景下,ESG數據可以為企業提供一盞明燈,幫助企業靈敏洞察航行道路上的激流和暗礁,更有準備地尋找解決方案。南方周末開發的善擇云平臺數據庫(https://csr.infzm.com/esg),通過對企業正負面ESG信息收集、儲存和分析,可以為企業和利益相關方決策提供更科學、全面的信息。
其中,ESG風險預警平臺追蹤A股、美股、港股6000余家中國上市企業,梳理出90余項ESG風險點,采集來自政府部門、交易所、媒體報道等信息,構建分析模型,形成上市公司ESG風險指數(http://www.zprce.cn/contents/264092?source=101&source_1=263592)。
2024年第二季度,南方周末善擇云平臺共監測到1720家上市公司暴露出ESG風險,風險事件總計6052起,風險指數5012.1。從ESG維度看,社會維度的風險事件占比47.8%,治理和環境維度的風險事件占比分別為44.4%、7.8%。
從行業分布看,風險事件數量位列前五的行業依次是制造業、金融業、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與郵政業;其中制造業、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連續兩個季度位列前五,風險事件數量合計2352起,占比49.1%。從風險暴露的嚴重程度看,風險指數均值位列前五的行業依次是采礦業、建筑業、金融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大眾交通(600611)、永輝超市(601933)、拼多多(PDD)、碧桂園服務(06098)、三和管樁(003037)、中國平安(601318)、中國石油股份(00857)等7家上市公司在二季度發生超過60起ESG風險事件,其中大眾交通多達101起,永輝超市多達91起。
在第二季度暴露出ESG風險的1720家上市公司中,風險指數位列前十的公司依次是中國中鐵(601390)、中國鐵建(601186)、中國建筑(601668)、建設銀行(601939)、冀中能源(000937)、魯西化工(000830)、中國石化(600028)、中國石油股份(00857)、中國太保(601601)、綠地控股(600606)。
環境維度:新能源產業價值鏈應更兼顧環境議題
第二季度有160家上市公司暴露環境風險事件469起,風險指數614.7。上市公司曝光最多的環境問題是生產、施工現場不符合環境要求、廢氣排放超標、固廢排放超標,占全部類別的63.8%。
在生產、施工現場不符合環境要求層面,共監測風險事件160起,集中發生在制造業、建筑業、采礦業。葫蘆娃(605199)、合縱科技(300477)、中國中鐵(601390)、潞安環能(601699)、中煤能源(601898)等10家上市公司在單個事件風險指數達5分以上。
新能源生產制造企業快速發展過程中帶來的二次污染問題值得關注。如湖南雅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雨水總排口污染物因子氨氮超過《無機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直接排放限值39.4倍,總磷超過《無機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直接排放限值305倍,被長沙市生態環境局罰款59萬元;志丹金潤風電有限公司已建成的風機距離居民點最近距離為217米,未按照環評文件中提出的“距最近居民點的直線距離在300m以上”要求實施環境保護對策控制噪聲防護距離,被延安市生態環境局罰款35萬元。
在新能源的生產、使用以及廢棄過程中產生的對環境和人類健康有害的污染被稱為新能源二次污染。上述兩家企業的主營業務均屬于新能源產業價值鏈的重要環節,盡管新能源被廣泛認為是清潔、可再生的能源形式,但其全生命周期仍然可能對環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社會維度:藥物生產及醫療保險違規問題突出
第二季度有615家上市公司暴露社會風險事件2891起,風險指數2684.05。上市公司曝光最多的社會問題是消防安全、生產安全、交通安全,占全部類別的65.5%。
醫藥安全問題位列第四,共監測風險事件158起,涉及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衛生和社會工作行業。益佰制藥(600594)、康寧醫院(02120)、上海醫藥(601607)、美年健康(002044)、愛爾眼科(300015)、香雪制藥(300147)等8家上市公司在單個事件風險指數達5分以上,其中益佰制藥(600594)因制藥過程違規操作遭重罰,錄得ESG風險指數10分,為所有社會維度單個事件中的最高分。
其中,貴州益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信誼金朱藥業有限公司、廣州市香雪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業因未遵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生產劣藥等違法事實,罰款均達100萬元以上。
與此同時,醫療機構涉及醫療保障基金的違法違規行為值得關注。如溫州康寧醫院股份有限公司涉嫌定點醫藥機構分解住院、掛床住院等造成醫療保障基金損失的違法行為。恩平愛爾新希望眼耳鼻喉醫院有限公司違規使用醫療保障基金行為違反《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第十五條規定。
2024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于辦理醫保騙保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醫保騙保犯罪嚴重危害醫療保障基金安全,損害人民群眾醫療保障合法權益;醫?;鹗侨嗣袢罕姷摹翱床″X”、“救命錢”,事關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醫療保障制度健康持續發展,事關國家長治久安。
治理維度:互聯網產品服務需加強價值觀的正面引導
第二季度有945家上市公司暴露治理風險事件2692起,風險指數1713.35。上市公司曝光最多的治理問題是財務造假、虛增利潤、信貸管理不到位、業績披露不準確,占全部類別的39.7%。
財務造假、虛增利潤仍是治理維度風險最高的議題,共監測風險事件500起,較上一季度增加284起,增幅高達131.5%,集中在制造業和金融業。永悅科技(603879)、紅相股份(300427)、中信證券(600030)、海通證券(600837)、國美通訊(600898)等10家上市公司在單個事件風險指數達5分以上。
經營活動違背社會公序良俗是第二季度治理維度較為突出的議題,代表企業為百度和虎牙,單個事件ESG風險指數高達9分和8分,均位列治理維度單個事件風險指數前5位。上述兩家企業均涉嫌對直播內容的低俗互動監管不力,其中百度APP中的主播為數字人,成為新型平臺治理問題。
近期,中央網信辦部署2024年“清朗”行動工作,其中“清朗·網絡直播領域虛假和低俗亂象整治”專項行動位列今年重點開展的10項整治任務之一。百度作為國內人工智能的領跑者,應充分重視科技倫理治理議題,探索科技倫理治理路徑,發展負責任科技。
提升ESG管理的建議
基于對2024年第二季度ESG風險事件的監測和分析,我們對上市公司提升ESG管理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ESG風險管理的觸角要延伸至管理末梢。在上市公司不斷提升ESG實踐水平,并將其鞏固于日常經營活動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上下游企業和分(子)公司的ESG管理。一方面,上下游企業的ESG發展程度,隨著市場監管的日益嚴格,將影響上市公司的負責任形象;另一方面,分(子)公司的ESG風險若不能妥善管理,將削弱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競爭力。
第二,新能源企業應提高環境合規的敏感度。中國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日新月異,而提質和增效兩者應同時兼顧。對于新能源企業而言,尤其是涉及核心零部件、原材料生產加工的制造型企業,以及涉及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基礎設施建設的能源型企業,切不可憑“一己私綠”而罔顧運營周邊社區的可持續發展,而環境污染問題更是“綠袍加身”的企業必須守住的底線。
第三,將公共利益和公眾影響納入產品與服務的考量。近年來我們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帶來的社會變化觀感越來越明顯,武漢投放的無人駕駛出租車“蘿卜快跑”更是成為時下熱點。由于人工智能技術對于社會的影響和沖擊目前仍沒有統一的認知,這要求互聯網企業在產品與服務研發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公共意識,除了關注科技倫理問題和投身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建設,也要對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和諧的價值觀進行正面引導。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