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橋米線店越來越少?不正宗戳中了打工人的肺管子
市面上不少掛著過橋米線招牌的門店,提供的并不是正宗的過橋米線,而是快餐版的米線,而外賣平臺可以檢索到的過橋米線,幾乎都是快餐版的。
責任編輯:劉韻珊
IC photo / 圖
有沒有發現,大街上或者家附近的過橋米線店似乎越來越少了。
“餐企老板內參”的數據顯示,2024年6月全國七十多個餐飲品類的開閉店情況,米線品類的表現尤其慘淡。當前,全國米線店的總數量在13萬家出頭,6月比5月減少了3234家。
其中,過橋米線則是米線這個品類里最不理想的細分賽道之一。據企查查數據,目前過橋米線雖然超過6.5萬家,但是處于存續、在業狀態的只有2.8萬家;并且, 2017年至今,過橋米線以往逐年新增的情況幾乎是逐年下降,走勢一路往下。
過橋米線越來越賣不動了,真的是因為它缺乏產品力嗎?
過橋米線的特色在于“無火烹飪”
米線是一種源自中國的傳統食品,由大米制成,類似于面條,質地相對更加柔軟滑嫩,并且具有獨特的米香味。
制作米線的過程通常包括浸泡大米、磨漿、蒸煮、擠壓成型以及干燥等步驟。根據不同的地區和個人口味偏好,米線可以有不同的粗細和形狀。
米線可用作多種菜肴的主要成分,如湯類、炒菜或是涼拌菜。最著名的米線菜品之一,便是云南的過橋米線。
之所以叫“過橋米線”,源于一個美好的民間故事。清朝年間,在云南的新安所(今天的蒙自),有一個勤奮好學的書生,為了準備科舉考試,獨自一人居住在一個湖心的小島上專心讀書,妻子每天都會給他送飯。
有一天,妻子為了給丈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