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什么意思?
曹操的老大哥,也是不久的將來最大對手袁紹,是最不方便迎奉漢獻帝的。
袁紹的權力之路是怎樣的?
他的聲望,很大程度上來自公然對抗董卓,而他之所以和董卓決裂,就是因為董卓想立漢獻帝做皇帝,他反對。
責任編輯:陳斌
在劉備占據徐州之后,曹操當即決定討伐劉備,但荀彧把他勸住了,還是集中精力,把呂布打垮再說。
于是曹操終于把呂布打得逃出了兗州,接下來該掉頭往東去打劉備了,但是,一個人物的出現,救了劉備,讓曹操決定先往西行動。
這個人就是漢獻帝。
漢獻帝從長安回洛陽了,曹操決定先去迎奉漢獻帝,這才有了后來的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和漢獻帝怎么在一起的?民間三國處理得簡單,李傕、郭汜反長安,然后曹操救駕但是打不過,然后關云長刀劈四寇。關羽劈完就走了,而曹操和漢獻帝從此就過上了在一起相愛相殺的生活。
這就是民間講故事,突出主要人物,刪減次要人物,不重要的支線也盡量砍掉,讓故事沖突更緊湊。
《三國演義》決定回歸歷史,所以曹操迎奉漢獻帝這段,大致是照著史書講的。當然,有些歷史的內在邏輯,史書上沒有明說,《三國演義》也就沒有注意。
迎奉漢獻帝這事,為什么只有曹操做到了。是只有曹操和他的謀士荀彧、程昱、毛玠這些人,見識最高明嗎?
很多人都想“挾天子”
不能說沒有這個因素,但未必是主要的。
事實上,漢朝皇帝的權威,大多數人都是有機會用,就會想到用的。
董卓為什么要把原來的漢少帝廢掉,立漢獻帝呢?漢少帝的媽媽還在,也就是有個何太后在,董卓專權不方便;漢獻帝小時候是奶奶董太后帶大的,被稱為“董侯”的,立漢獻帝,董卓是可以裝外戚的。袁紹他們起兵討伐董卓,董卓的對策,其中之一以皇帝的名義,派了一批名士去和袁紹談判。
這不就是想“挾天子以令諸侯”嗎?順帶說一下這個“挾”字,本來并不作“要挾”來理解,挾是輔佐的意思,可以寫成提手旁的“挾”,也可以寫沒有提手旁的“夾”,夾輔、挾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