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震周年回訪日本救援隊:可反省的與被打動的
日本首相麻生訪華,是高層級的官方交往,反映著宏觀的中日關系。而日本救援隊,是兩國民間交往在過去一年中的代表,是微觀的中日關系?;蛟S,看見這“微”,也能知中日關系的“著”。
責任編輯:鄧科 郭力
編者按:
中日關系有兩個層面:官方的,民間的。
日本首相麻生訪華,是高層級的官方交往,反映著宏觀的中日關系。
而日本救援隊,是兩國民間交往在過去一年中的代表,是微觀的中日關系?;蛟S,看見這“微”,也能知中日關系的“著”。
■對日本來講,接到對方國家的要求后6小時,就能派出救援隊,這是最快的一次。
■根據中方安排,我們直奔青川縣官莊鎮。但是到了目的地一看,不得不放棄搜救。山體滑坡最淺的地方也有10米,一支部隊可能需要幾個月時間才能夠挖掉土沙,而我們只有三十幾個人。
■一個餐廳的老板,在他那已經徹底被破壞的餐廳院子里,給我們做了稀飯和榨菜。我們肚子非常餓。老板說:“對不起,我只能做出這么簡單的菜肴。”
一年前,日本國際救援隊向挖出的“汶川大地震”遇難者遺體默哀的照片,震動國人,對生命的尊重、對人道的關切,令一些網站也打出了“謝謝日本”的語句。當時的日本救援隊成為中日關系中的“暖色標志”。
一年后,時任日本國際救援隊隊長、現日本外務省國際緊急援助室長小泉崇,接受幾家中國媒體的采訪,評價和反省一年前的救援行動,詳解為什么沒能救出生命,講述災區的觸動與感動,直陳日本隊員心理問題的處理。
缺乏溝通 需要反省
記者:“5·12”快一周年了,小泉先生和日本國際救援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