姍姍來遲的麻生訪華:3K外交舞劍 意在大選內政
麻生此番訪華,就動機與目標而言,其基于國內政治的需求遠大于推動對華外交的需要。換句話說,前者是在節骨眼上,而后者不是;前者是問題的關鍵、實質,而后者只是個說法、由頭。
責任編輯:鄧科 郭力
麻生此番訪華,就動機與目標而言,其基于國內政治的需求遠大于推動對華外交的需要。換句話說,前者是在節骨眼上,而后者不是;前者是問題的關鍵、實質,而后者只是個說法、由頭。
麻生訪華,日本媒體將其任務概括為與中國討論三方面問題,“國際金融危機、朝核問題和日中間懸案”。因為這三個詞在日語中均以“K”開頭,所以也被日媒稱為“3K”。
4月29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對中國的正式國事訪問,是他去年9月當選首相以來對中國的首次訪問。
不過,對麻生此訪,中日兩國均比較低調。直到成行前一天,日本主流媒體連篇社論都沒發。這與此前兩國媒體對安倍、福田的訪華期待反差不小。
這種平靜背后,是怎樣的內在邏輯?
3K只是個“由頭”?
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下,日中有許多問題需要協調。G20峰會前夕,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構建未來國際儲備貨幣以取代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的提案,日本表示明確反對。這就涉及在構筑中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中的主導權問題。
關于朝核問題,在日本的積極斡旋下安理會通過“主席聲明”,并未提及“懲戒”朝鮮的具體形式,卻徒然招來了平壤的激烈反彈。日本雖然對朝強硬,但絕不樂見其游離于六方體制之外,尤其害怕朝鮮“暴走”。而說服平壤復歸六方軌道,只能寄望于主席國中國。
中日兩國之間的懸案,比較繁雜,涉及主權爭端、食品安全、知識產權等方方面面。其中,中方準備啟動的IT技術產品強行認證制度,引發了處于產業鏈上游的日美等國對核心技術外流的擔心;而重中之重,是麻生將與中方領導人簽署一份旨在展開環境、節能領域與中方合作的框架協議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