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民主退化了?

從1932年以來,泰國的立憲民主政治,并沒有走回頭路的跡象。

責任編輯:鄧科 郭力

近三年來,泰國政局劇烈動蕩。有人認為“泰國的民主名存實亡”、“最大輸家則是憲政與民主”、“都是民主惹的禍”,也有的認為“(泰國)精英失職,社會必然在激情支配下趨向治理退化”,等等。

其實,上述論斷都與泰國社會現實不甚相符。

封建如何被瓦解

泰國長期以來是封建國家,沒有“民主傳統”。19世紀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大舉東侵,曼谷王朝的第四世孟固國王、第五世朱拉隆功國王面對世界新的潮流,一方面改革內政,一方面學習西方,所以,在東南亞所有地區都淪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時,惟有泰國保持了國家的獨立和雖然緩慢卻一直向前走的進步。

泰國王朝從19世紀下半期開始,主動地、有目的有計劃地派出了一批批王室和貴族的青年到歐美留學,學習政治、法律、經濟、工程、軍事等等。同時,又有選擇地延聘許多歐美專家來泰國當政府顧問、官員和教師。同一時期,曼谷王朝要比中國的清王朝更了解世界潮流。

這些留學青年,帶回來了西方新鮮的民主自由理想和憲政議會制度觀念。他們面對原有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強烈地感受到自己國家落后,認為泰國只有變革才有出路。

怎么變革?在一批青年軍官和巴黎大學法學博士、32歲的泰國青年比里·帕儂榮領導下,這些先知先覺者在1932年發動政變。當時一份當地英文報紙說,6月24日早上泰國人民“一覺醒來,曼谷便發生了一場兵不血刃而又事先未為人知的、150年來最大的政治事件”。

3天后,曼谷王朝第七世巴差提勃國王被迫簽字頒布臨時憲法,承認實行君主立憲。從這時開始,泰國才有了最起碼的民主政治架構,“民主”一詞才開始廣泛傳播并逐步深入大眾。曼谷的民主紀念碑,頂端托著一部憲法,象征憲法高于一切,表明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