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種文化對人的定義:周軼君的異國教育觀察
在另一節面向9到10歲兒童的哲學課上,有一個問題是:如果你愛的人去世了,你的愛還存在嗎?有孩子說,愛是你自己的決定,你決定愛,就可以繼續。討論惡,有孩子提出自己的觀點:剛出生的嬰兒不停地哭,吵得大家都不能睡覺,但他可能不知道自己在作惡。
“有些瘋狂是應該停止的,但是也有一些文化里的發憤圖強、希望更好,是不可改變的。而且那個東西一定錯了嗎?也未必?!?/blockquote>責任編輯:李慕琰
新西蘭有一種鳥叫kiwi鳥,因為沒有天敵,這種不會飛的鳥在當地生活無虞。2024年2月,周軼君在這個地廣人稀的國度拍攝紀錄片《他鄉的童年2》時,在當地人身上感受到同樣的宿命:豐厚的地理資源讓新西蘭人免于生存的壓力。
她去新西蘭的Swanson小學拍攝,發現課間長達35分鐘。孩子們被放到“沒規矩操場”(no rules playground),沒有老師、家長在旁監督,孩子們放野歸山,爬樹登高,舉著木棍打來打去,在坑洼的沙地上不戴頭盔沖滑板。
在一旁觀察的周軼君感到驚訝,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澳阍趺慈套∧愕目謶?,不跟他們說‘你別這么干’?”她跑過去問一群正在瘋玩秋千的孩子:好幾個人在上面會不會塌?一個孩子自信地回答:不會!雖然看上去危險,“但只要人群里有人說害怕,其他人會立刻停下?!彼^察。
沒規矩操場只有一條潛規矩: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他人。在這個底線之上,成年人不干涉孩子們怎么玩?!跋拗菩缘臇|西被拿走后,孩子變得特別有主意,特別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彼龑δ戏街苣┯浾哒f。
在泰國的一所國際學校,學生們早間集會的項目是冥想。(受訪者供圖)
2018年,拍攝第一季《他鄉的童年》時,周軼君剛剛成為母親,對這個角色的焦慮,讓她走上了探索各國教育狀況之路。2023年9月起,周軼君再度出發。這次她去了因地理資源匱乏而極度內卷的新加坡、重視感性教育的法國、追求教育透明度的德國、地廣人稀的新西蘭以及聚集著很多中國陪讀家長的泰國。
在新西蘭的一家幼兒園,角落里散放著“零碎舊料”(loose parts),比如廢舊輪胎、貨物箱的木底座、纏電線的電纜盤等。孩子們調動創意和想象力,變廢為寶,比如一個隱形眼鏡盒,就被制成“放大鏡”,被孩子拿在眼前到處看。
周軼君觀察,新西蘭重視在教育里培養動手能力,是新西蘭人“島民性格”的一部分。
“(新西蘭)是一片非常年輕、孤獨的大陸,鄰國都在特別遠的地方,第一批島民來就要解決很多問題?!敝茌W君說,這種性格特質從新西蘭國旗上的銀蕨葉就可見一斑,“銀蕨葉的背面能反射光。(第一批島民)剛來的時候,人沒有路走,要開荒。銀蕨葉是非常好的路標,所以你就知道,他崇尚的最早精神就是開拓?!?/p>
導演任長箴不覺得自己在拍一部聚焦各國兒童教育的片子。新西蘭“牛羊比人多”,重視動物福利到了極致。她記得他們去新西蘭拍攝一個獸醫院,當地研究的冷凍技術,可將病牛病羊的尸體用于醫學解剖,而不必做活體動物實驗,任長箴受到巨大的感動,“看到了一個文明對動物生命的尊重”。
“教育不只是針對低齡小孩的,哪怕你已經50歲了,你領受到一個好的、讓你成長的東西,這仍然叫教育?!比伍L箴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2024年7月,《他鄉的童年2》在優酷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