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十年時間,滿世界尋找敦煌:對話歷史學者榮新江、孟憲實

“敦煌文獻很好玩,它就是邊邊角角都有一些字,這些字就有些關聯。有的是物理上拼在一起,有的是內容上拼在一起,內容上拼其實更見功力,更見滿世界尋找的結果?!?br />

責任編輯:李慕琰

1900年敦煌藏經洞被發現后不久,數以萬計的敦煌文物和文獻被國外考察者、探險者騙取或買走,致使流散海外。此后,幾代敦煌學者在世界各地尋找文獻。(視覺中國 圖)

1900年敦煌藏經洞被發現后不久,數以萬計的敦煌文物和文獻被國外考察者、探險者騙取或買走,致使流散海外。此后,幾代敦煌學者在世界各地尋找文獻。(視覺中國 圖)

榮新江至今記得自己接觸的第一份敦煌文書。那是法國漢學家保羅·伯希和帶到巴黎的P.3016,上面有兩個“天興”年號的牒文,日本學者那波利貞初步接觸這份文書,認為它屬于北魏時期。但榮新江研究后,發現這是古代西域王國于闐的一個年號。

“這是改變我一生的一個敦煌卷子?!睒s新江說。那次之后,原本對唐代經濟史感興趣的他,轉而做起了于闐研究。隨著接觸的敦煌資料越來越多,榮新江的研究范圍也在慢慢擴大。如今,作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的他,研究方向不僅有敦煌吐魯番學,也包括西域中亞史、絲綢之路等。

當榮新江做于闐研究時,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孟憲實那時還在新疆師范大學教書,幾乎接觸不到敦煌的基本文獻,只能借到吐魯番相關的文書。直到1994年,他到北京大學歷史系讀研究生,選修了榮新江的“敦煌學概論”課程,才系統接觸到敦煌文書。

那時,距離榮新江第一次踏上“滿世界尋找敦煌之旅”,已過去整整十年。榮新江尋找的是流散海外的敦煌文物,包括古代紙本文書、壁畫、雕塑等。有一段時間,榮新江待在英國,幾乎每天早晨都會坐地鐵到羅素廣場,買一個面包、一杯咖啡,抓緊時間吃完后,立馬奔向英國圖書館東方部,趕在9點半前,坐下翻看敦煌文獻,看完一批換另一批。

于闐公主供養的一幅《地藏菩薩像》,榮新江用了將近二十年時間才追尋到。1980年前后,榮新江在撰寫和張廣達合作的第一篇學術文章時,提到了這幅畫。當時畫已流散,他們都沒見過,只能依據王國維的跋文來寫。榮新江一直想找到這幅畫。

1904年,這幅畫被敦煌縣令汪宗翰送給葉昌熾,此后幾經易手,直至毫無音訊。1953年,曾多次隨同這幅畫流轉的另外一幅《水月觀音像》被公開發表,當時它已歸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收藏。榮新江推測,或許這幅《地藏菩薩像》也在此處。直到1997年,榮新江帶著一堆相關資料來到弗利爾美術館,館方將他帶進庫房,他才終于看到這幅畫?!肮靼踩粺o恙,色彩如新,使人激動不已?!睒s新江在《滿世界尋找敦煌》中寫道。

四十年的時間里,榮新江走過五大洲的11個國家、48個城市,一站一站地追尋著敦煌的吉光片羽。他相信,只有看到原件才能回到歷史現場。

弗利爾美術館藏于闐公主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受訪者供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于闐公主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受訪者供圖)

“敦煌寄托了民族情感,成了一個學術焦點”

南方周末:存在敦煌學這么一門學問嗎?

榮新江: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但現在基本有共識:是有這么一門學問的。

這門學問有一些特征。一般現代科學是按照哲學、文學、歷史這樣的學科劃分,要在這樣的范疇里,它不屬于一門學問。但是過去在西方學術發展之后,有西方古典學、中世紀研究、大航海時代等有西方特色的研究,隨著西方勢力往外延,有了東方學,之后又分近東、中東、遠東,各個國家比如有伊朗學、印度學、中國學,或者以前叫漢學。這種學科其實在歐美的大學里都有。

敦煌學屬于這樣一種學科,它不像真正的嚴格的學科劃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