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尷尬的創業史:需要處理袁術手下+寒門兩大因素

史書當中記載的,《三國演義》也照搬的那些孫策在江東多么受百姓歡迎的話,當然有可能是真的。但是,代表當時社會的核心力量的士族,對孫策的態度無疑是很排斥的。孫策要懾服他們,也沒有別的辦法,就是殺。孫策喜歡“誅戮英豪”,殺各種杰出人物,當時是出了名的。

責任編輯:陳斌

《三國演義》寫曹操和寫劉備,要解決的問題是不一樣的。

說到曹操,民間三國內容很少,要解決的問題是把歷史敘事通俗化。

說到劉備,民間三國內容非常豐富,要解決的問題,是要把脫韁野馬似的民間敘事,拉回到歷史敘事的框架里來。

說到東吳的歷史,又是另外一種麻煩。

民間三國里,江東人物很多都被小丑化?!度龂萘x》的態度是,這些民間丑化基本不要,江東也是風云際會英雄輩出,咱們回歸歷史。

但問題恰恰在于,史書上的東吳歷史,疑點比較多。

和蜀國不同,東吳是有自己的官修歷史的。這部史書,對東吳的創業史,當然要唱贊歌。此外,站在東吳立場上修撰的歷史書還有一些,這些書里孫堅、孫策的形象比較光輝燦爛。

《三國演義》對這些材料是充分利用的。

但另外還有些記載里,孫家父子的形象,就不見得那么好了,只是這些材料,太零碎了,很容易被泛泛瀏覽的讀者忽視。這個,要看當代學者的研究,最了不起的是田余慶先生的一篇文章,《孫吳建國的道路——論孫吳政權的江東化》,才算把整個事實,給串起來了。

孫策的出場

下面,我們就把《三國演義》講孫策創業的部分,和當代學者串起來的歷史的另一面結合起來看,兩相對照,更有意味。

孫策是孫堅的長子,初平三年,孫堅在攻打荊州的時候意外死亡,長子孫策這時也才十七歲,幾個弟弟,當然更小。所以臨時接手他的部隊的,是孫堅的侄子孫賁,和孫堅的妻弟吳景。

他們護送孫堅的尸體回揚州丹陽郡的曲阿(今鎮江丹陽)安葬,但其實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受袁術委派,要奪取對丹陽郡的控制權。仗打贏了,袁術就讓吳景做丹陽太守,孫賁做丹陽都尉。

《三國志》寫,父親去世兩年后,孫策帶著幾百人,投奔袁術,袁術就把孫堅的部隊交給孫策指揮。有東吳立場的史書說,其實孫策當時就想著開創江東基業了,但是袁術扣著孫堅的兵,不還給孫策,孫策只好忍氣吞聲,暫時跟著袁術。

這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因為袁術名聲太臭了,東吳立場的史書,希望孫策和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