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捐器官”風波何來:武漢同濟醫院醫患糾紛背后
“腦死亡的提出一開始是為了節約醫療資源。但腦死亡病人的器官情況確實比心死亡的要好?!逼鞴倬璜I只占腦死亡患者的一小部分。
“OPO的工作不是勸捐器官,而是問患者家屬是否有器官捐獻意愿?!被颊呒覍俜Q已多次表示拒絕,協調員仍在反復詢問。
“整個體系目前只對衛生系統內部公開,對普通公眾來說,大家不知道里面究竟是怎么樣的,自然就會有很多猜測?!?/blockquote>發自:湖北武漢
責任編輯:譚暢
2024年8月,武漢同濟醫院漢口院區。南方周末記者 吳小飛 攝
“你不要在這里講……我們所有過程都合法合規,有本事你把所有的問題弄清楚,到法院去?!币欢螘r長約4分鐘的視頻中,一位醫生在門診室一邊趕人,一邊疾言厲色地回應來要說法的女子。
視頻攝于2024年6月12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以下簡稱武漢同濟醫院)。兩年前,這位女子的兒子因腦損傷到該院就診,半月后死亡。女子質疑李姓醫生的醫療操作不當,憑主觀意愿判定其兒子腦死亡,目的是誘逼其捐獻兒子的器官。她與李醫生的對質現場,被視頻記錄下來。
醫生與患者家屬的激烈言辭沖突,結合“腦死亡”“器官捐獻”等詞匯,使得事件迅速發酵。2024年7月22日,武漢同濟醫院發布聲明,稱經相關部門查證,網傳該院醫生“誘逼捐器官”為不實信息,“我院嚴格遵守國家醫療相關規定積極救治患者;嚴格按照《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條例》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工作?!?/p>
然而,院方聲明并未完全打消公眾疑慮。一起醫療糾紛,在輿論場上演變為一場器官捐獻是否“有黑幕”的熱議。
兩年,上千條維權信息
糾紛發生在兩年前。南方周末記者獲取的診療介紹顯示,2022年5月31日17:30左右,杜姓患者因運動意外摔跌,致全身多處損傷。當晚九點多,患者轉至武漢同濟醫院創傷外科治療。
據家屬視頻,患者28歲,是海歸博士,能鋼琴、會跳舞,在母親的回憶里,是名才華橫溢、懂事孝順的青年才俊。在節日或母親生日時,兒子曾用三國語言給母親送祝福,帶母親吃美食。
“患者來時情況非常緊急,毫無疑問就是腦疝,當時值班副主任醫師強烈建議患者手術,多次跟家屬談話,家屬特別堅決地不做,我也無法理解。從醫學上講,一側瞳孔散大,腦疝形成,不做手術基本上很難活下來?!?024年8月,李醫生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他稱事后從值班醫師那了解到,患者母親無法接受術后孩子可能會智商退化。
“病房門口一位女醫護拿著一沓資料讓我們簽字,我們以為是正常的住院手續,她只是翻到簽名處指著讓簽字,并未告知病情?!被颊吣赣H則說,當時并未充分知曉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想到患者入院時還能與人互動,且顱腦手術或將面臨未知風險,所以堅持保守治療。
當日,有家屬落款的兩份手術知情同意書和一份家屬談話顯示,患者外傷致特重型顱腦損傷,伴有多處損傷,腦疝形成,需要行急診手術,即開顱去骨瓣減壓術和顱內血腫清除術。家屬談話顯示,醫務人員已充分告知患者家屬,行保守治療隨時可能出現心臟停跳,不排除死亡可能,家屬表示充分了解病情及不良后果后,堅持要求保守治療。
診療介紹載明,保守治療期間,患者病情危重,持續惡化。至2022年6月16日,患者多項身體指征迅速下降,醫務人員分別于9:30、10點與家屬溝通病情,家屬兩次都要求放棄治療,拒絕各項搶救。醫院于10:46宣告患者臨床死亡。
當日9:40,一份家屬談話上手抄了“要求停止使用一切治療措施,停止使用呼吸機、停止使用一切治療藥物;了解相關風險及可能的不良預后;拒絕使用有創新搶救措施”,患者父母分別簽名。10點,父親手寫“拒絕搶救”并簽名。
患者離世后,保險公司因理賠聯系家屬提供相關資料,家屬在翻閱病歷時發現,整個病歷都沒有提到“腦死亡”字樣。隨后向李醫生門診問詢,得到答復為腦死亡不寫入病歷。這與家屬了解的信息不符,疑慮的種子就此埋下。
“診療期間和剛結束時,家屬并沒有對醫院的診療提出任何異議,事后剛來溝通時也未對醫院有不滿,(2022年)8月來門診找我,大部分時間就是在哭,說她老公責怪她拒絕手術錯失搶救機會?!崩钺t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網上流傳的上述視頻中,李醫生作為醫生與患者家屬溝通的態度廣受詬病。對話中,當李醫生說“是你自己害死了自己的兒子”時,曾一度點燃雙方的對抗情緒,患者母親立即帶著顫音高聲音反駁:“你為啥說我孩子腦死亡?你做了自主呼吸測試了沒?腦死亡是做器官捐獻的標準,太惡毒了?!?/span>
而視頻背后,患者家屬進行了長達兩年的維權。一份院方出具的情況說明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