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決定奧運選手的巔峰期?
有多個因素決定奧運選手的成長及巔峰表現。年齡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有時候年長也未必是劣勢。統計數據顯示,相比其他項目的年齡波動,田徑運動員的平均年齡相當穩定,基本上略低于27歲。
責任編輯:朱力遠
奧運會四年一屆,循環往復,但運動員的青春一去不返,在不同年齡參賽就面臨著不同的挑戰。如何在奧運會到來前獲得有限的參賽資格,并在賽場上發揮出自己的巔峰水平,這是競技體育參與者面臨的一個普遍的問題。
最終在奧運賽場上能否獲得獎牌,甚至金牌,影響因素有很多。不僅要看個人的主觀意愿和選擇,客觀上,也會受制于運動員的技術水平和身體機能。
27歲是分水嶺
最近,一項針對奧運選手的統計研究發現,年齡對于田徑運動員是否能達到巔峰表現,具有極大的影響。
田徑運動包含了跑步、競走、跳躍和投擲等項目,其中,跑步和競走在既定距離內追求更快,投擲和跳躍項目要么追求更遠,要么追求更高,總之,都具有較為客觀的測量和評價標準。
而對七屆奧運會田徑選手的分析顯示,相比其他項目里參賽選手年齡的波動,田徑運動員的平均年齡頗為穩定,基本上都略低于27歲。這些數據獲取時間跨度長達25年,從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到2020年東京奧運會。
在驚人的相似性之外,只有東京奧運會是特例?;蛟S是新冠大流行所導致的延期一年的原因,田徑運動員的平均年齡超過了27歲,達到27.6歲。而縱觀運動員職業生涯的表現,在27歲之后才達到巔峰期的概率明顯小于50%,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巔峰期到來的概率會越來越小。
這一研究2024年7月發表在《意義》雜志(Significance)。不僅通過歷史觀察性數據說明了獲得奧運參賽資格的不容易,更從年齡上佐證了想恰好在奧運賽場發揮個人巔峰水平的困難程度。比如,統計發現,這幾屆奧運會田徑項目里,獎牌獲得者的平均年齡僅比整體參賽者的平均年齡大一個月。
相比其他項目,年齡對于田徑運動員能否達到巔峰表現,具有極大的影響。視覺中國|圖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獎牌獲得者的平均年齡更是低至26.1歲。其中就包括了時年22歲的牙買加短跑運動員尤塞恩·博爾特(Usain Bolt),他在這屆奧運會上包攬了男子100米和200米的金牌。而對于預測巔峰期會出現在幾歲,研究發現,訓練年齡和項目類別是最強的兩個預測因子。這里的訓練年齡是指運動員專門進行訓練和比賽的年限。
“訓練年齡越大,參賽經驗越豐富,心理能力越好,訓練能力也越高,也就是能承受大負荷的訓練,這個是運動員成績不斷突破的關鍵?!蹦暇w育學院教授胡海旭介紹,訓練年齡與生物學年齡作為一組相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