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新區,靠什么超車?

相比改革開放初期搶占了天時地利的東部沿海地區,如今以湖南湘江新區為代表的中部地區崛起,有了自己的新敘事。

發自:長沙

責任編輯:易鳴

新星正在升起。

湖南湘江新區,這個國家級新區在2015年4月獲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此后8年GDP增長了1.8倍,從2015年的1603億元增至2023年的4519億元,在全部19個國家級新區中排名第六。

這枚落在湘江西岸、長江中游地區的棋子,正在努力成為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支點、長江經濟帶核心增長極、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引領區。

相比改革開放初期搶占了天時地利的東部沿海地區,如今以湖南湘江新區為代表的中部地區崛起,有了自己的新敘事。

走上快車道之后,湖南湘江新區要成為火車頭,帶領全市、全省、中部地區進入新的發展高度。如果說,改革和放權是動能的釋放,是營商環境、科創生態的蓄勢,那么人才和科創,則是持續發展的動力之源。

湖南湘江新區的主政官員們,顯然對此有著清醒的認知。長沙市委副書記、湖南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岳麓區委書記譚勇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坦言,重塑中國區域競爭格局的最大變量,是科技創新這篇大文章。誰能做好這篇文章,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走到前列,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成為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支點

1992年,國務院開始設立國家級新區,旨在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從1992年的上海浦東新區開始,到2017年的河北雄安新區,目前中國共有19個國家級新區,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2023年,這19個國家級新區的GDP合計約6.2萬億元,以占全國0.2%左右的人口和面積,創造了占全國5%的經濟總量。

其中,湖南湘江新區是2015年4月經國務院批復設立的全國第12個、中部地區首個國家級新區,面積490平方公里,涵蓋長沙市岳麓區全境、望城區和寧鄉市部分街鎮。


19個國家級新區概況

湖南湘江新區從批復成立開始,便肩負多重使命,要建設成為高端制造研發轉化基地和創新創意產業集聚區、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鎮化示范區、全國“兩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引領區、長江經濟帶內陸開放高地,即“三區一高地”,帶動湖南省乃至長江中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建設。

從2023年的經濟和人口數據來看,湖南湘江新區的表現可圈可點。

作為位于中部的國家級新區,它的GDP和人口分別排在了國家級新區的第六和第四位。

19個國家級新區2023年GDP情況

19個國家級新區2023年人口情況

更難得的是,湖南湘江新區的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于2023年首次突破5%,在19個國家級新區里排名第三;上市公司55家,在國家級新區中排名第二;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分別達127家、3104家,在國家級新區里分別排名第二、第三。

具體來看,湖南湘江新區在2023年以0.5%的土地,創造了湖南省8%的GDP、12%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這主要得益于區內的工程機械、新材料、電子信息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更重要的是,2023年其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一半。

2024年4月,一位投資人從深圳前往長沙參觀學習了一周,回來發了一條長長的朋友圈,拋出一連串問題:沒有產業和人才積累,為何在湖南冒出中國南車、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一批全球領頭公司?為何湖南會吹響打造全球研發中心的號角?

在他看來,湖南從區位優勢、自然資源稟賦、氣候交通條件等多個方面,都不太有優勢?!暗珵楹螘诮F代史上,在不同的時間點,都會有不一樣的改變,偶然中的必然因素是什么?”

人們看見的多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看不見的是水下的巨大山體。讓人矚目的行業龍頭,動輒千億產值的產業集群背后,是湖南湘江新區持續耕耘多年的科創生態。

湖南湘江新區,是湖南舉全省之力托起來的,這是看得見的冰山。這里面有二十多所高校院所帶來的科教資源,有湖南省四大實驗室等科研資源,以及岳麓山大科城、湘江科學城、長沙智谷等創新平臺,更有90萬人才和三千多家高新技術企業。

放在19個國家級新區中,湖南湘江新區的科教資源優勢都是首屈一指的,通過鼓勵區內骨干企業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促進高校成果落地轉化,進一步打通了產學研用創新鏈條。從北京、上海、大灣區等科創高地的經驗來看,產學研的高效組合及有效轉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持續壯大,傳統產業的不斷升級,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還將帶來湖南湘江新區的新發展??平藤Y源的能量釋放,仍大有空間。

如果說在1990年代,作為首個國家級新區的上海浦東新區,是面向浦西、全球的開放和開發;那么今天湖南湘江新區的開放,則是對湖南全省、全國、全球科創資源的開放和擁抱,并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支撐中部崛起。

改革,放權,國家級新區的“湘江方法”

“不創新,不新區;不改革,不新區?!弊T勇說,新區本來是創新的成果,改革的成果,因此必須咬定改革,咬定創新。

改革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難一蹴而就。

湖南湘江新區站到聚光燈下時,已經歷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2008年長沙市設立“大河西先導區”,這是湘江新區的前身。長沙此前的城市格局為“東市西文”,西邊是文化區,東邊是商貿區、產業區、工業區,有些類似此前上海的浦東和浦西。

第二階段是國家級新區。2015年,大河西先導區升級為國家級新區,被賦予“三區一高地”的新使命。在這以后,它以每年約1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推進城市化。

更重要的是第三個階段,“三區合一”。2022年6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決定優化管理體制,湖南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岳麓區“三區合一”,使得湖南湘江新區從單純的經濟功能區變成了“區政合一”的綜合功能區,并賦予湘江新區完整的市級和部分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

從全國19個國家級新區來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廣州南沙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在這之前已采用“區政合一”管理體制,這一改革不算太超前。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走得更快,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一級建制政府,從法律層面賦予新區完整的行政管理權限。

對湖南湘江新區來說,這卻是一次極大的機會。

原來的三區,岳麓區以行政管理事務為主,高新區以企業/產業發展服務為主,湘江新區以統籌協調調度為主。

在湖南湘江新區科技創新和產業促進局(大學科技園辦公室)副局長張挺看來,當時湖南湘江新區沒有自己的物理空間,更多的是起到區域發展的中樞作用,若要協調各區,很多時候是有想法,沒辦法。

三區合一、大部制、扁平化管理,有效節約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特別是簡化和優化了行政審批流程,政務窗口基本是一次性辦理、一次性辦結。這帶來了營商環境的顯著提升。

2023年10月,湖南湘江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成立了“幫代辦”團隊,把服務放到企業最需要的地方,實行專人跟蹤,負責產業項目從項目備案到竣工驗收備案全流程的報批報建服務,大大便利了項目建設審批手續的辦理。

湖南湘江新區行政審批局則持續推動審批服務流程提速增效,優化辦事程序,確保高頻事項“馬上就辦”。

2024年3月,湖南湘江新區的“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監督平臺上線運行,以更好地讓企業、群眾辦成事、辦好事。

在接受采訪的前一天,譚勇接待了二十多家企業組團來訪。北上廣深的企業不再是一個個、一家家來,而是成群結隊。據他介紹,改革后新區的招商項目落地項目,同比翻了一倍多。

湖南湘江新區經濟發展局黨組成員陳娟透露,從他們正在做的全國第五次經濟普查來看,新區市場主體的數量——實實在在有納稅記錄,且有實際的經營活動的市場主體,較2018年增長近三倍。

當然,這還不是改革的全部。2024年7月,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賦予湖南湘江新區第二批省級經濟管理權限的通知》,共計91項省級經濟管理權限事項。

這是繼2018年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賦予湖南湘江新區16項省級經濟管理事項直報權限之后,又一次改革放權。

與此同時,湖南湘江新區也在積極放權,按照“陣地前移,服務下沉”的原則,為企業提供更多優質、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現已下放街道(鎮)“就近辦”事項210項,賦權園區第一批權限154項。

2024年7月,他們更進一步,將產業招商+企業服務的經濟職能下放到長沙信息產業園,以更好地推動湘江新區的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

這一系列改革放權松綁之后,相信很快又會激活和釋放新的發展能量。

人才,留得下,引得來

20年前,“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首次寫入2004年政府工作報告。而今,中部崛起迎來歷史性的機遇。對湖南湘江新區來說,學習和借鑒已有的創新機制,在此基礎上結合湘江新區的實際情況,可以少走彎路,并形成新的后發優勢。

比如,疊加國家級新區、高新區、綜保區、兩型社會配套改革等政策,復制自貿區政策,系統集成全國先進地區優惠政策,打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對外開放合作。

在深度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承接產業轉移和研發中心轉移的過程中,科教人才資源是湖南湘江新區的核心競爭力。

湖南湘江新區發展的重中之重,還是人才。這是它的后發優勢,也是最大的倚仗。

岳麓山下,匯聚了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4所“雙一流”高校,以及其他22所高等院校。這是湖南湘江新區創新發展最寶貴的資源。

這里的常住人口約252萬,但人才總量已經突破90萬,其中兩院院士36位,在校大學生30萬人,并在吸引“百萬校友回岳麓”。頂尖人才的“留下”與“回流”,在湘江新區形成了人才與就業鮮明的“新區現象”。2023年,湘江新區9.8萬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89.53%,留湘率達65.5%。

改革開放之初,湖南是人口輸出大省。湘籍人才因為求學、尋找工作機會,背井離鄉的不少。而今,學有所成、業有所長的湘商回歸、湘智回歸,成為湘江新區發展的一大助力。

作為湖南湘江新區的核心區所在地,在2020年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岳麓區的人口較2011年翻了一倍。每到節假日,湖南湘江新區轄區內的橘子洲頭、岳麓山,經常要限流。

依托年輕人喜愛的“網紅城市”長沙,也是湖南湘江新區在人才招引中的加分項。在選擇越來越多元化的今天,能夠吸引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也是其后發優勢的一部分。

湘江新區的人才招引,則主要依托長沙市的人才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長沙面向國內重點大學的“引進儲備萬名優秀青年人才計劃”“引進國際高端人才三年行動計劃”,2014年的“引進緊缺急需和戰略性人才計劃”,2017年的“長沙市建設創新創業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等。

比較靈活的是長沙市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目錄,按照國際頂尖人才、國家級領軍人才、省市級領軍人才、高級人才等4個層次分類,除了資歷、證書、課題等常規認定依據,更將認定資格開放給企業——比如連續兩年以上年度稅后薪資40萬元以上,也可以認定為高級人才。

2023年,湖南湘江新區累計兌現各級各類人才獎補資金高達2億元,并在2024年2月推出了“人才政策十條”(《湖南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爭創國家吸引和集聚人才平臺核心區大力實施“湘江英才”集聚行動若干政策(試行)》)及“湘江英才”認定和服務。

湖南湘江新區認定的“湘江英才”,可憑借“湘江英才卡”,在新區享受包括人才就醫、子女就學、配偶就業及機場高鐵綠色通道等8個方面的優質便捷服務。

“湘江新區是把人才當寶貝,真的重才愛才?!焙舷娼聟^組織工作部副部長朱文說到服務人才就剎不住車。人才來到新區之后,如何“創業前途有望,生活后院無憂”,他們想方設法來解決“票子、房子、妻子、孩子”等一條龍問題。

除了政府工作人員,他們還額外招募了五百多名熱心、懂政策又熟悉企業的人才服務代表,以志愿者的身份,做政策宣講、人才溝通服務,今年還準備新聘七百多名。

只要把人才留住,相信金子永遠會發光,只是時間點不同。譚勇相信,“我們的眼光怎樣,境界怎樣,未來就會怎樣?!?/p>

中部崛起的關鍵角色

不到十年,湖南湘江新區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這離不開改革放權,更離不開產業對人才的集聚。

建設岳麓山大科城、湘江科學城、世界計算-長沙智谷等創新平臺,建設湘江西岸百里科創走廊和145平方公里的湘江科學城,全力打造中部地區科創新引擎,并堅持把最好的地塊留給科研機構,把最好的風景留給科創人才,體現了這個國家級新區的決心和行動力。

湖南湘江新區梅溪湖國際新城。(受訪者供圖)

放眼全國,無論科創企業招引、孵化,還是科創人才發掘,湘江新區面臨的競爭都不小。重慶、廈門等城市,都紛紛為招徠、留下青年就業創業制定和出臺了專門的政策。

湖南湘江新區著力打造“2+4+N”現代化產業體系,即先進制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兩個國家級產業集群,先進儲能材料、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現代服務業等4大支柱產業,和未來汽車、人工智能的N個未來產業,多點支撐,形成產業生態。

這些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高端人才,而產業本身也成為人才落地的磁石。巴斯夫杉杉總經理彭文杰、攬月機電的博士創業團隊就是湘江新區高校出來的創業者;華自科技(300490.SZ)研究院院長苗洪雷、明康中錦研發副總經理劉煒,則是因為企業而留下來。

遠泰生物董事長向雙林,從美國回到長沙后,在這里經歷了從高校、到上市公司再到創業公司的三次轉身。三諾生物(300298.SZ)首席科學家蔡曉華,2012年受邀從美國來到長沙,一扎根就是12年,其間還學會了長沙麻將。(更多故事,可查看《尋找湘江新區的隱形冠軍》)。

在一個新文化、新消費的生活場景里,串起生機勃勃的科創生態,奮斗者可自如切換的適度松弛感,怎知不是蓄勢下一個偉大的開始?

以科創作為后發優勢,需要大智慧和大魄力。隨著中國主要省、市主政官員們的交叉調動任職,改革開放的思維、發展的理念,已經越來越接近,但是企業、個人所感知的營商環境、居住環境的差異,不在最長板,而在最短板。

誰能最早認識并做到這一點,誰就能吸引并留住人才和企業,打通科創的任督二脈,釋放出最大的發展動能。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