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陽父母唱“二人轉”
開原市上肥地鄉,距離“大城市”鐵嶺70多公里。它不僅有一個有趣的鄉名,而且出了一個有趣的人——春晚紅人小沈陽。
今年春晚,讓很多人知道了小沈陽,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小沈陽的父母沈洪久和張鳳琴也是表演“二人轉”的行家,他們當初就是靠唱二人轉賺錢養活小沈陽和他哥哥的,久而久之,小沈陽兄弟也受到父母的熏陶唱起了二人轉。
《密建游宮》是二人轉的代表作之一,又叫《父霸子妻》是楚國曲子里比較有代表性的劇目,主要寫楚平王出朝去打獵,大太子密建去西宮給吳詳女請安,從交談中得知吳祥女本來是自己的妻子,被奸臣費無忌陷害和馬昭儀換了花轎,父子顛倒婚配、敗壞人倫。吳祥女哀求小王在西宮共枕,小王不應允,吳詳女吞金而死。密建手提寶劍去殺費無忌,正趕上楚平王打圍回朝,費無忌奏了一本,說小王西宮調戲吳詳女。老王大怒,金瓜擊死密建千歲,蔡國母疼兒自盡,馬昭儀懷抱幼主逃出宮門,一家大失散。此段唱詞比較好,皆為十字錦句,比較流傳。
開原市上肥地鄉,距離“大城市”鐵嶺70多公里。它不僅有一個有趣的鄉名,而且出了一個有趣的人——春晚紅人小沈陽。
今年春晚,讓很多人知道了小沈陽,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小沈陽的父母沈洪久和張鳳琴也是表演二人轉的行家,他們當初就是靠唱二人轉賺錢養活小沈陽和他哥哥的,久而久之,小沈陽兄弟也受父母的熏陶唱起了二人轉。
【二人轉簡介】
二人轉:史稱小秧歌、雙玩藝、蹦蹦,又稱過口、雙條邊曲、風柳、春歌、半班戲、東北地方戲等。表現形式為:一男一女,服飾鮮艷,手拿扇子、手絹,邊走邊唱邊舞,表現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獷,唱詞詼諧風趣。二人轉屬走唱類曲藝,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和內蒙東部三盟一市(現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和赤峰市)。
二人轉這個名字最早見于偽滿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東日報》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館,邇來未識由某鄉邀來演二人轉者,一起數人,即鄉間蹦蹦,美其名曰‘蓮花落’,每日裝扮各種角色,表演唱曲……”
二人轉的根,扎在東北農民的心里。有的農民說“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今天,不但在東北的廣大農村和城鎮中流傳著,在河北、內蒙的部分地區,也有二人轉的演出活動。
《密建游宮》又叫《父霸子妻》 ,是二人轉的代表作之一,是楚國曲子里比較有代表性的劇目,故事主要講楚平王出朝去打獵,大太子密建去西宮給吳詳女請安,從交談中得知吳祥女本來是自己的妻子,被奸臣費無忌陷害和馬昭儀換了花轎,父子顛倒婚配、敗壞人倫。吳祥女哀求小王在西宮共枕,小王不應允,吳詳女吞金而死。密建手提寶劍去殺費無忌,正趕上楚平王打圍回朝,費無忌奏了一本,說小王西宮調戲吳詳女。老王大怒,金瓜擊死密建千歲,蔡國母疼兒自盡,馬昭儀懷抱幼主逃出宮門,一家大失散。此段唱詞比較好,皆為十字錦句,流傳較廣。
網絡編輯:mer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