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郁:攝影指導每一天、每一個場景都不能出錯

“如果達不到這些規范、標準,就是不專業,但如果一直在這個規范里面做,就沒生命力了,被箍死了”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楊靜茹

曹郁在《解密》拍攝現場的調光臺和監視器前(受訪者提供/圖)

采訪前,曹郁的助理特意發來一則提醒:“曹老師的職位是電影攝影指導、攝影師,不是攝像師哈,是有本質的區別的?!?/p>

“稱謂”對曹郁非常重要,他對此的介意有時會顯得苛刻?!皵z影指導這樣的名字,是全世界電影攝影師工作了數十年,經過新浪潮運動和新好萊塢的推動,在上世紀70年代才真正確立的角色,非常不易?!?/p>

攝影指導是Director of Photography(DP)的中譯名,亦可作攝影導演,是導演的聯合創作者,是將影片呈現出來的關鍵角色:將文本變成視覺景觀。DP需要兼具技術能力和藝術感覺,他們創造了每個影片獨特的氣質。

《可可西里》(2004)

曹郁的電影生涯始于2002年孟京輝的《像雞毛一樣飛》,兩年后他就憑借陸川導演的《可可西里》獲得了金馬獎最佳攝影,至今仍是金馬獎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攝影師——那年他30歲,感覺自己開始走入正軌了,有點明白電影攝影是怎么回事了。2009年,曹郁再次與陸川合作,憑借莊重又靈動、肅殺又詩意的影像風格,戰爭題材影片《南京!南京!》在國內外電影節展中收獲了數個攝影獎項。

但此后,曹郁一度陷入低谷,連拍四部都不滿意,拍不出自己獨特的東西。那時候他才知道,原來不是每一部電影都能讓攝影師找到感覺,他得珍惜那些“有感覺”的電影。

2015年,曹郁接到王家衛監制的電影《擺渡人》的邀約。那是一段艱難的工作時光,但他從王家衛那里受益頗多,突破瓶頸,逐漸蛻變成一個更職業、掌握了更多技術和更多解決方法、能與不同導演合作的攝影指導。

《擺渡人》(2016)

次年,陳凱歌邀請曹郁加盟《妖貓傳》。曹郁在其中實踐了更豐富的攝影、布光方式,并對中式影像美學做出了新的探索:瑰麗奇詭的盛唐想象和青綠山水的色彩質感,呈現在柔和還帶著些透明感的畫面中。這部作品為他贏得了金雞獎最佳攝影。

近年來,曹郁先后擔任了《無問西東》《八佰》《1921》和《解密》的攝影師,他還是高口碑文藝片《臍帶》的監制和攝影指導。其中《八佰》是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影片,《解密》亦是全片IMAX攝制,但《臍帶》是小成本制作,曹郁很久沒拍過這么窮的戲:《八佰》一場戲能用2000臺燈,《臍帶》一共只有12個燈。

2024年8月,陳思誠導演的《解密》上映,有褒有貶,也有共識:攝影及視效的水準一流,曹郁也自信這是《八佰》之后,中國電影工業質量最高的作品?!绊敿壌笃钦f工業化程度很高,而不是說掙錢最多。頂級大片意味著所有主創都得在一個水平線上,畫面的質量是由攝影、美術、CG和剪輯共同決定的,哪塊差了都會影響觀感?!?/p>

而小成本影片《臍帶》也表達了曹郁對電影工業化的態度。故事不復雜,講的是小兒子帶著患有阿茲海默癥的母親重返草原,尋找記憶中的家。由于每個環節都由專業人士協助作者表達,影片的鏡頭語言準確,畫面兼具情感與美感,蒙古草原不是明信片式的藍天白云,而有了一種飄忽不定的詩意。

曹郁總在強調影片是團隊的成果。無論是創作分享課,還是朋友圈的轉發,他或是要求在結尾展示全部幕后工作者的名單,或是點名感謝燈光、工程、DIT(數字成像)等等環節的伙伴。

電影自誕生來,就是一門以技術為支撐的藝術,是團隊創作。所謂“電影工業美學”,其核心要義是電影技術美學,即美學通過電影技術來實現,電影技術服務于電影美學。而工業化的核心是分工化、專業化、流程化、標準化和規?;?,水準差距往往不取決于硬件設備,更重要的掣肘因素是觀念的滯后和技術思路的狹窄?!读骼说厍颉返膶а莨啻翁岬?,由于沒有工業化基礎支撐,國內的創作者只能單打獨斗地摸著石頭過河。而好萊塢許多中小成本電影,卻能依靠美國甚至全球分工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提高各環節的專業水準。

《南京!南京!》(2009)

曹郁第一次觸摸工業化是拍攝《南京!南京!》時,其中戰爭場面的呈現非常復雜,需要多個環節協作完成,也需要電影工業化的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