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正在“印度化”?藿香正氣水“包治中暑”?科學解析氣候段子

藿香正氣水不是萬能的防中暑藥,不建議預防性地喝。

“印度化”是一種長期的趨勢判斷,每年的大氣環流情況不同,不見得以后中國也會呈現出印度的氣候特征,不建議用單一年份的情況下定義。

責任編輯:汪韜

2024年9月5日,浙江杭州,西湖游客用扇子遮陽。王剛/中新社/視覺中國

2024年9月5日,浙江杭州,西湖游客用扇子遮陽。王剛/中新社/視覺中國

2024年的夏天沒有悄悄過去,而是在初秋用高溫和臺風發了一記回旋鏢。

9月6日,2024年第11號臺風“摩羯”(超強臺風級)在海南省登陸,成為史上登陸我國的最強秋臺風,截至9月7日15時,已造成海南4人遇難,95人受傷。

同日,重慶市氣象臺發布高溫橙色預警,這是重慶連續發布16個高溫紅色預警后,首次降級為橙色。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C3S)發布數據,過去3個月中,地球的紀錄被頻頻打破:最熱的6月和8月、最熱的一天以及最熱的北半球夏季。

氣候變化不再是生澀的科學術語,越來越為公眾感知。應急管理部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洪澇、干旱、風雹、雪災等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3238.1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

在南方周末對重慶高溫的報道(《最高43.6℃,高溫考驗下的重慶細節》)中,點贊數最高的評論是:“作為普通人,今年第一次切實體會到了全球氣候變暖對生活的影響”。

南方周末微信公眾號截圖

南方周末微信公眾號截圖

社交媒體上,關于氣候的調侃常以段子出現,南方正在“印度化”“重慶遍地是熟人”“爽爽的貴陽不爽了”……亦真亦假。南方周末記者整理了16個氣候與健康相關的疑問,邀請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前首席專家、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李慶祥和廣東省肇慶市公立醫院副主任醫師盧輝解答。

藿香正氣水不是萬能的

疑問1:藿香正氣水是否“包治中暑”,可預防性地喝嗎?

盧輝:藿香正氣水不是萬能的防中暑藥,不建議預防性地喝。無法判斷自己的中暑類型時,建議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中暑”的概念,在中西醫語境下有不同表達。西醫理論下,中暑是人在高溫、高濕、不通風環境下,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由此影響身體其他臟器機能。分為先兆、輕癥和重癥中暑三類,致死率高的“熱射病”就屬于重癥中暑。

中醫則把中暑分為“陽暑”和“陰暑”。陽暑類似于西醫中的輕癥中暑,在高溫濕悶環境下,出現頭暈頭痛、四肢乏力、大量出汗、發燒等癥狀;陰暑特指從戶外的高熱環境突然進入到溫度較低的空調室內、大量出汗后馬上用冷水沖澡、高溫天氣食用冰鎮飲料或冰鎮瓜果等行為,導致機體受寒,出現低燒、嘔吐、腹痛腹瀉等類似胃腸感冒癥狀。

藿香正氣水作為一款中成藥,適應癥是陰暑而非陽暑,說明書上的功能主治表述是“用于暑濕感冒,頭痛身重胸悶等”。

烈日暴曬、大量出汗引起的中暑,如果用了藥性辛香偏燥,具有除濕、發汗作用的藿香正氣水,可能加重脫水,反倒是火上澆油。

疑問2:高溫天氣應該喝熱水“以毒攻毒”?

盧輝: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也根據體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