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書滿天飛,碳認證遭“大掃除”
認監委明確指出,碳盤查、碳核算、碳核查等,不屬于直接涉碳類認證規則備案范圍,并強調,提請備案的直接涉碳類認證規則名稱,不得含有“審定”“盤查”“核算”“核查”“核證”“驗證”“標簽”“報告”等字樣。
中環聯合認證中心認證事業部部長崔曉冬以減肥比喻:碳核算僅是稱體重;而涉碳認證還需通過一系列判定方法——確認體重稱量準確,確認減肥計劃、措施的有效性,還要周期性確認減肥效果,確保體重持續降低。
原認證規則修改內容后重新備案,是否影響原證書的有效性?國家認監委并未明確規定。認證機構應評估所調整內容對認證有效性的影響,按照內部程序,合理設定證書轉換程序和要求。
責任編輯:汪韜
分清“核算”和“認證”,是本次涉碳認證整改的焦點。農健/圖
一款T恤想打上“碳中和”標簽,不能“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必須經過第三方評價或認證。
類似的,一款鋰電池需標注碳足跡以出口到歐洲;一種工藝需要算出碳足跡,以滿足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要求;一家工廠想申請“零碳”工廠……都需要第三方專業機構認證,統稱“直接涉碳認證”。
即便有第三方認證,近年來碳中和證書滿天飛的現象也不禁讓消費者困惑:碳中和如此容易實現嗎?證書能否經得起推敲?是否有漂綠嫌疑?
此現象也引發了監管者重視。直接涉碳認證是新興領域,制度還在建設中。國家認監委負責認證認可監督管理,2024年4月,國家認監委發文,開始清理規范此類認證。7月、8月又連發兩文,點名398家認證機構,敦促整改,被業內視為一場“大掃除”。
8月,南方周末記者在認監委網站,隨機查詢了幾十張涉碳證書發現,有的顯示“注銷”“撤銷”,有的顯示“有效”。
398家認證機構被點名
2024年4月2日,國家認監委發布《關于明確直接涉碳類認證規則備案要求的通知》(下稱《通知》),各認證機構需對標最新要求自查并調整。7月2日,國家認監委公布了核查結果,要求398家機構于7月15日前清理規范。
“大家都很懵,(感覺)業內很常見的一些業務不能再做了?!?月,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簡稱CNAS,對認證機構、實驗室、檢驗機構以及審定與核查機構等進行認可評價)組織了一場解讀《通知》的培訓,一位參會者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了當時的場景。
認證不是自說自話,需有參考標準和要求。修訂于202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規定,認證是指認證機構證明產品、服務、管理體系符合相關技術規范。認證規則就是開展認證的依據之一。
認證“綠色產品”“3C產品”等,我國已有成熟的規范、規則,但涉碳認證的官方版認證規則尚未發布?!稐l例》規定,對于認證新領域,有關部門尚未制定認證規則,各認證機構自行制定,并在國家認監委備案。
這些自行制定的認證規則通常不公開。幾家認證機構向南方周末記者承認,認證規則的內容屬于機構的核心機密。
為引導和規范涉碳類認證,《通知》劃定了框架,首次明確了要求。南方周末記者以認證機構名義致電國家認監委并了解到,官方版直接涉碳類認證規則也正在研究和制定當中。
涉碳認證門檻低,專業要求高
備案的認證規則五花八門,參照其編制的證書,質量也難免參差不齊。
看到398家機構被點名,一位從業十多年的碳圈人士感嘆,碳認證的公司,哪怕只聽過一遍名字的都算上,加起來也不超過30家,“不知道這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