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邱華棟: 一切歷史小說都是當代小說
“這是一種新的歷史小說的觀念,就是要用內心的聲音,呈現她們的人物形象,因為這人物在歷史中消失了,只有通過讓她們說話才能呈現?!?/blockquote>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劉悠翔
對作家邱華棟來說,有四個地方意義非凡。其一是出生和成長的新疆,他生在天山腳下的小城昌吉,年少時,曾造訪唐代北庭都護府的遺址,位于吉木薩爾縣的一座古城廢墟。此后的人生中,邱華棟又陸續造訪了高昌故城、交河故城、樓蘭廢墟……那些雪山之下、沙漠和戈壁邊緣、人去樓空的荒蕪景象,引發了他不絕如縷的文學想象。新疆,也是邱華棟文學生涯的起點。15歲時,他開始寫作,很快成了一名受人矚目的少年作家。
其二是祖籍河南西峽。邱華棟生于1969年1月,人生中兩次回到老家,都在幼年,跟中蘇關系的緊張有關。一次是1969年珍寶島事件,中國對蘇聯自衛反擊戰,家人擔心邊疆成為前線,帶著襁褓中的他回去生活了一段時間。第二次是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是蘇聯的鐵桿盟友,家人出于同樣的擔憂,帶他遠避中原腹地。但兩次回鄉,年齡都太小,時間也不長。
其三是武漢大學。1988年,邱華棟以小作家的身份,被保送到武漢大學中文系,卻被告知,中文系是培養學者,不是培養作家的。邱華棟把這當作一種激勵,不僅要繼續當作家,還要博覽群書。珞珈山下、東湖之濱的幾年時光深深影響了他,他去聽易中天、鄧曉芒的課,雖然覺得鄧老師的課難懂,但也硬著頭皮聽下來。一次,邱華棟拜訪已不再擔任校長職務的劉道玉,對他說,武大的老師都很好,劉道玉的反應卻令邱華棟大感意外,他說,不要對武大的老師抱多大的期待,一個人成材,重要的是自我塑造,你到底想干什么,就往這個方向努力,教育最重要的是老師幫助你發現你自己,你才是主體。邱華棟感到被這“棒喝”給點醒了。
其四就是首都北京,這是邱華棟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從1992年畢業分配到京工作至今,邱華棟早已成了新北京人。一次,意大利作家翁貝托·??苼肀本┡e辦講座,邱華棟代表《中華工商時報》去報道。??剖乔袢A棟十分喜愛的作家,他拿著《玫瑰的名字》上前請??坪灻?,??茊?,你是誰?邱華棟說,我是reporter(記者)。??朴謫?,那我的reader(讀者)在哪?邱華棟說,我也是reader,??七@才滿意地簽名。
這四個地方,形成了三本書。一本是2020年出版的《北京傳》,邱華棟曾把做記者時觀察到的北京形形色色的面孔,發展成都市小說,卻沒想到,多年之后,要為這座城市立傳。另外兩本,《現代小說佳作100部》和《空城紀》,分別于2024年5月和7月出版。前者,是邱華棟在武大形成的高強度閱讀習慣的延伸和總結,他推薦了1922年以來世界各地的100部小說,其中既有文學愛好者如數家珍的經典,也有不少“冷門”的作家和作品,比如科威特的80后作家桑歐西的《竹竿》。
《空城紀》則是一部以西域為背景的歷史小說。多年來,邱華棟收集了許多關于西域歷史地理、文化宗教、民族生活方面的書籍,“得閑了就翻一翻”,他感到兩千余年以來,這些人和事穿梭往返,向他發出了召喚,他想用小說的形式,復原這些已被歷史的風沙湮沒的廢墟和“空城”。
這是一部由6座古城為章,三十多個短篇故事為節,組成的一部特殊的長篇小說,邱華棟把這種小說結構稱為石榴籽、橘子瓣或冰糖葫蘆的形式:《龜茲雙闋》,貫穿著漢琵琶的聲音和形狀;《高昌三書》,側重歷史人物和帛書、磚書、毯書等書寫表達的關系;《尼雅四錦》,漢代絲綢和背后的歷史信息是重要的線索;《樓蘭五疊》,主題是樓蘭的歷史層疊的變遷;《于闐六部》,從于闐出土的古錢幣、雕塑、文書、繪畫、簡牘、玉石等文物出發,展開想象;《敦煌七窟》,涉及佛教東傳和敦煌莫高窟發生的人間煙火故事之間的聯系。所有的古城故事,最后都延伸到了當代。
2024年9月,圍繞幾部近作,南方周末記者在北京對邱華棟進行了專訪。
邱華棟。
從“北京時間”到“中國屏風”
南方周末:之前你以都市題材的小說著稱,為什么會轉向寫《北京傳》這樣的非虛構作品和《空城紀》這樣的歷史小說?這種轉向是有計劃的嗎?
邱華棟:我這人寫作都是有規劃的,比如說未來十年想寫什么,大概往哪個方向。其實我寫作已經40年了,從15歲開始寫作,十八九歲出小說集、詩集,后來被保送到武漢大學,這么多年從一個文學少年成長為文學中年,然后又干了文學工作的活。我覺得特別幸福和愉快,因為興趣在這兒。
劉心武老師在30年前給我寫過一篇序,叫《與生命共時空的文字》。就是說因為我當過媒體記者,在《中華工商時報》干了很多年,我就特別善于把正在發生的事馬上轉化成帶有審美風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