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1%入選率的評選背后, 檢察公益訴訟范圍在拓寬
公益訴訟不再局限于生態環保方面,還不斷拓展到社會民生等新領域。
首先應關注的是行政公益訴訟的法律依據,特別是行政機關是否具備相應職責,“因為具體職責分散在不同部門,僅憑概括性條款來要求相關部門采取行動,未必公平合理,還需要看法律職責是否明確,再評估其履行情況?!?/blockquote>責任編輯:錢昊平
?
2024年9月8日上午,“2023年度檢察公益訴訟精品案例”終評會在北京召開.(中國政法大學供圖)
政府部門信息公開時泄露公民個人信息、麻醉藥品失管濫用、娛樂場所提供“女仆服務”給女性從業者帶來風險……這些分布在不同領域的社會問題,通過檢察公益訴訟得到整改。
2024年9月8日上午,由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檢察公益訴訟研究基地主辦的“2023年度檢察公益訴訟精品案例”終評會在北京召開,初步評出20件精品案例、30件典型案例和80件優秀案例,前述案例入選。
自2019年開展首屆檢察公益訴訟精品案例評選以來,迄今已組織5屆。本屆全國共有969個單位參評,提交了1636件案例,為歷年之最。前一年,參評案例數量是740件。
按照慣例,1636件案例在歷經公益訴訟領域的專家和實務部門相關人員3輪評審后,只有約1%的案例,能被評選為精品。
“2023年度檢察公益訴訟精品案例”初步評選出的案例,分布在安全生產、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個人信息保護、文物和文化遺產、特定群體權益和國有財產保護等領域,并已于2024年9月10日公示。
在評審現場,司法部行政復議與應訴局副局長楊蔚莉表示,她看到公益訴訟不再局限于生態環保方面,還不斷拓展到社會民生等新領域,“是可喜的變化”。也有法律界人士提醒,檢察院在參與社會治理時,應把握“分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