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兩岸家書的紀錄片,年輕一代還會看嗎?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楊靜茹
一部講述數百年來臺海兩岸普通人家書故事的紀錄片,年輕一代還會看嗎?
2024年7月,《兩岸家書》在以年輕觀眾為主的平臺B站上線。在看這部總共6集、每集40分鐘的紀錄片之前,很容易冒出這個疑問,但看完第一集《我從唐山攜夢來》,這個疑慮就完全被打消了。
1702年,29歲的張士箱因冒籍(類似今天的“高考移民”)被除名后,從泉州晉江來到臺灣鳳山(今高雄),重新參加科舉考試,后一步步考取功名,并在當時閩粵移民拓墾臺灣的風潮中,率領四個兒子從南到北開發田產,成就一番事業。
三百多年后的今天,張士箱在臺灣的后代張鈞凱帶著妻子郁維來到泉州尋找原鄉,在晉江博物館看到士箱公畫像時,他不禁想象祖先“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而看到早已聽過的士箱公的墓志后,郁維從里面豐富的家庭細節中感受到歷史跟現實連接了起來。
片中每一集出現的年輕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