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鬧“米荒”?根子在對內農協搞壟斷與對外搞貿易保護
日本大米這個所謂的“自給自足”,完全不值得吹噓。所謂自給率100%的糧食安全,實際上弱不禁風。而“米荒”,究其本質,完全就是日本農協這個統制經濟余孽,勾結日本政府壟斷串通下的產物。
責任編輯:陳斌
最近幾個月日本正在經歷“米荒”,不僅超市貨架上的大米被搶購一空,而且還出現了限購。從2024年7月15日起,總部位于橫濱、在關東地區經營超市的OK株式會社就開始對大米實行了限購。從8月開始,日本大型連鎖超市伊藤洋華堂在全日本范圍內收緊大米購買限額,每戶限購一袋。
需求緊俏推動大米價格攀升,日本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米類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17.2%,為20年來最大漲幅。嚴重的大米短缺現象被日本媒體稱為“令和米騷動”,而且這不是“米騷動”第一次在日本出現。日本歷史上,還曾經有過“大正米騷動”和“平成米騷動”。
日本大米的自給率接近100%,而且他們長期以此自居倍感驕傲,怎么會突然出現“米荒”?很多人也很好奇,日本官方給出了三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極端天氣導致減產;其二,外國游客涌入導致需求增加;其三,“特大地震”預警引發民眾恐慌性購買。
這幾個看似有關的原因,實際上恐怕還沒有擊中要害。比如日本農林水產省前官僚山下和仁認為,這幾個原因并不是大米短缺的主要因素,他在其專欄文章中指出,“大米短缺的根本原因是水稻種植面積減少導致大米產量下降?!?/p>
他說的是事實,2000年以來,日本水稻種植面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