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照護為什么這么難④:居家養老面臨諸多挑戰

編者按:

幾個月前,北京大學教授胡泳照護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母親的經歷被媒體報道,在社交網絡成為熱點。高齡失能老人照護,并不是胡泳教授一個人要面對的問題。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越來越多的高齡失能老人需要照護,這也成為整個社會不得不面對的重大課題。

家庭照護是中國老年人照護的主要方式,家庭照護也存在很多亟須解決的問題。南方周末特邀胡泳教授撰寫系列文章,以親身經歷和學理思考,探討失能老年人的家庭照護,為什么這么難。

本文是系列文章的第四篇。
很多老年人對自身的健康問題感到內疚,不想讓成年子女忙碌的生活更加復雜化,擔心引發子女的過度焦慮。

老年人相對更愿意留在自己的家中,居家養老尊重個人的意愿,讓他們感到被認可、被尊重和被傾聽。養老院看似有很多老年人,但它其實會增加高危老年人的孤立和孤獨感。

責任編輯:辛省志

老年人害怕成為家人的負擔

當照護者或受照護者意識到健康問題時,照護軌跡就會初步啟動。在這一階段,照護者或受照護者對身體殘疾、健康變化和行為變化產生了認識,這些變化表明需要開展程度不一的照護。但老年人可能會因為擔心成為他人的負擔而淡化這一階段的照護需求,他們也可能常常心存僥幸。

負擔是老年生活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意味著日常生活、社會關系和家庭成員的其他活動受到干擾。老年人說到負擔的時候,會提到對自身的健康問題感到內疚、不想讓成年子女忙碌的生活更加復雜化,以及擔心引發子女的過度焦慮。在這樣的顧慮下,很多老年人不愿意讓家人知道自己健康狀況不佳,或避免向子女直接提出要求,希望他們來協助日常生活、開藥和看醫生。一種典型的反應是:子女工作都很忙,還要照顧他們自己的孩子,能不麻煩就盡量不要麻煩他們。

“子女有自己的家庭”,這是很多老年人的看法,他們認為成年子女在工作和家庭方面已經承擔了足夠的責任,因此不應該或者不能夠參與老年人的照護。研究人員發現,就業是女性不愿參與照顧父母的一個原因。雖然有大量文獻指出了家人在照料過程中的重要性,然而,負擔一詞凸顯了老年人在考慮讓家人參與照料時可能面臨的難處。此外,家人常常不會意識到,老年人希望成年子女幫助自己來做照護方面的決定。如果家人尚未準備好,老年人很可能不愿意將他們置于這樣的位置。

在照護問題上,老年人的情感很復雜。很多老年人說,當他們需要短期照顧時,希望孩子更頻繁地來看望;但他們不希望孩子為了幫助父母而調整工作和家庭狀況。一些比較極端的老年人甚至認為,孩子不應該了解父母的病情,因為反正他們也無法作多大改變。當然,也有老年人認為家庭參與護理是衰老的自然組成部分。

尤其是當老年人因疾病受到限制,或者當他們越來越無法自理時,不想讓家人照顧的負擔心理變得更重。當老年人因為身體機能有限而無法照顧自己或參與家庭活動時,他們往往不希望子女提供幫助,也害怕子女因自己的疾病而受到約束。比如,如果一個老年人必須讓別人推著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