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足”球員發長文喊冤:假球不可洗,環境當凈化丨快評
要想解決中國足球包括“欠薪”在內的痼疾,首要任務還是應當將這項運動還給球員與球迷。中國足協應將“不出奇葩政策”的宗旨貫徹下去,那些資不抵債乃至欠薪積年的俱樂部該解散就解散。聯賽的組織與俱樂部的運營應當交給投資人與市場來判斷、讓球迷來用腳投票,自下而上地把蛋糕做大,在保證俱樂部自我盈利能力的前提下,才談得上給國內聯賽乃至中國足球帶來正向循環。
責任編輯:陳斌
2024年9月10日,中國足協開出重磅罰單,公布了對61名涉案足球從業人員的紀律處罰情況。其中,43人被終身禁止在我國從事任何與足球有關活動,引發輿論關注??v觀這43名遭遇“禁足”的球員,其中不乏顧超、金敬道、郭田雨這樣的著名球星。
根據官方通報,這43人主要是因為涉及“假賭黑”而東窗事發,其行為包括但不限于組織打假球、賭球、操控比賽、收受賄賂,等等。而隨著重磅罰單出爐,也有若干球員在社交媒體上“喊冤”,如被終身“禁足”的前陜西長安競技隊球員丁捷自稱“收了錢但是沒有出賣球隊”,被五年“禁足”的汪嵩、蘆寧表示自己“從沒踢過假球”,被終身“禁足”的韓籍球員孫準浩也在返回韓國之后自辯清白。
縱觀這些“喊冤文”,無錫吳鉤隊球員楊文吉的長文得到了最多的關注度。楊在文中透露,自己2022年在效力江西北大門隊期間遭遇了長期欠薪,為了養家糊口而不得不收錢打假球。楊還曬出自己的工資單,表示自己2022年11月時“只拿到了三個月的工資”,那一年“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