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黃州看東坡:回首向來蕭瑟處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边@是蘇軾寫于黃州的《西江月》。
來黃州之前,蘇軾基本上處于順境。剛剛被拋至谷底后,也曾不知所措。比較起來,晚年他被貶惠州、儋州時,相對從容一些。
他靠什么涉過泥濘?蘇軾在黃州完成了《易傳》《論語說》的初稿,詩文成就登峰造極??v情山水,沉醉藝文,注釋經典,親近佛老……種種合力,讓他終于自洽自適。如果說,上述列舉還算智者的標配,那么,迷戀美食,使他添了一紙治愈自己的獨門秘方。
責任編輯:楊嘉敏
一座禪寺 洗滌身心
元豐三年(1080)大年初一,京城萬家喜慶。剛剛被放出監獄的蘇軾,卻必須離開開封,被御史臺差人押解,前往貶所黃州(今湖北黃岡)?,F在他是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不得簽書公事。
蘇軾與長子蘇邁一路頂風冒雪,二月一日抵達黃州。起初寓居定惠院,每天跟隨僧人粗茶淡飯。作為逐臣,處境與情緒都蕭條,好多親朋與他不再聯絡,平生第一次如此鮮明地咀嚼世態炎涼。
城南的安國寺內外,綠竹濃密清幽。蘇軾卻高興不起來,只覺得病目昏花,鬢發稀疏。
但他去得很勤。宋代不少寺院設有浴室,安國寺不僅竹木亭榭宜人,還可以洗澡。浴室柴火充足,蘇軾洗得熱氣騰騰,然后“披衣坐小閣,散發臨修竹”。沐浴還被他賦予另一層功效:“豈惟忘凈穢,兼以洗榮辱?!?/p>
元豐七年(1084)四月離開黃州前夕,蘇軾應繼連之請,寫下《黃州安國寺記》,介紹古寺的變遷與現狀,也用了更多篇幅,勾勒自己的心跡:獲罪到此就閉門謝客,尋求自新之方。前思后想,終于悟到,何不歸誠佛僧,以求一洗塵垢?于是隔一兩天就到安國寺,“焚香默坐,深自省察”“一念清凈,染污自落,表里翛然,無所附麗?!彼邳S州待了四年零二個多月,“旦往而暮還”。
文章還說,繼連在安國寺當住持七年,被皇帝賜予袈裟。七年后又將獲賜名僧法號,他卻辭謝了。徒弟與父老連續勸阻,繼連笑著引用《道德經》回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毕嘈沃?,蘇軾自感慚愧。
佛、道一向是古代士人的精神庇護所,當他們入世受阻或身處憂患時,佛經道書更易成為稀釋苦悶的良藥。蘇軾一向對儒道釋兼收并蓄,到黃州后更沉浸于精研佛理,與僧人道士的交往愈發密切,紓解了一些悲郁。禪心道意與辭章水乳交融,使蘇軾詩文的層次、內蘊更豐富,呈現更神妙的紋理。
對蘇軾有著特別意義的安國寺,還在原址。
安國寺古寺 攝影 盧向前
剛進大門,就看見一個路標,指向東坡展覽館。沿著左側長廊走不多遠,來到一座小平房。墻上掛著唐寅的《東坡笠屐圖》等書畫卷軸,《寒食帖》復制品裝在鏡框內。兩廂的櫥窗里陳列著《蘇東坡行書至寶》等老字帖,紙張泛黃,看上去很有年頭;也有歐陽修與“三蘇”著作等歷代藏書。
這里也銷售書籍、紀念品——歷代名家撰寫的蘇東坡傳記、評傳與研究文集;摘錄《安國寺尋春》等詩詞的提包、折扇、冰箱貼。東坡在黃州留下太多絕妙好辭,隨便拈來一句,就很提神、可心。比如“莫聽穿林打葉聲”“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等。
寺內幾組建筑十分軒朗堂皇,油漆鮮亮。大雄寶殿坐落在寬大的高臺上,兩側階梯旁邊各有一方標牌:“我在安國禪寺尋訪東坡”“我在安國禪寺為你祈?!?。
安國寺大雄寶殿前的標牌為“我在安國禪寺尋訪東坡”。 攝影 盧向前
大雄寶殿北面存留著清代的老廟,從側面的走廊正好可以俯瞰:黃色墻面有點斑駁,廟額“安國禪林”為褐底黃字,山門上的楹聯還能看清:“五蘊皆空,到此莫當門外漢;一塵不染,進來應做內行人?!鄙介T后面的天王殿面積不大,屋頂覆蓋的黑瓦,好些已經碎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