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社會里,想做好事的串串成為“幫兇”|記者手記
她們都出身農村,沒念過幾年書,性格活絡,喜歡張羅事兒。在這片熟人社會里,她們天然地收獲信任,最后也因為輕信,付出沉重代價,生活一敗涂地。
責任編輯:譚暢
2024年8月16日,重慶市大足區萬古鎮,社保所一樓大廳。南方周末記者 鄭丹 攝
生活坍塌了
在《小官巨騙兩千萬:上班社保所長,下班彩票店員》的采訪過程中,2024年8月19日,我從重慶趕到成都郊區,見到了53歲的蔣鈺梅。她如今在成都做保姆,出門不會打車,手機也因怕被追債始終停機,只能我去她雇主家的小區門口接她。
她見到我時,眼中閃過一絲警惕,起初刻意跟我保持距離。后面她說,自己實在是被騙怕了。我完全理解,事實上,這種應激反應在我采訪的其他受害者身上也出現過,一位受害者在電話里聽說我是記者,本能地認為我要騙錢,無論我如何解釋,對方還是情緒激動地聲稱要投訴我,并掛斷電話。
聊起重慶市大足區社保所所長楊皓的騙局時,蔣鈺梅倚在桌子一端云淡風輕地講述自己的遭遇。我詫異的是,都到了這個時候,她還是習慣性地稱呼楊皓“局長”。她被親友們頻繁催問社保補繳進度時,也懷疑過楊皓,但隨著楊皓發來的一張張白紙黑字還有紅章的文件,她又心安了。
蔣鈺梅最感激楊皓是在2023年下半年,親友們催得最兇的時候,楊皓突然發來兩張表,一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