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下,舍不得開空調真的會死人

在極端氣候的作用下,開不開空調、怎么吃藥、喝什么水等生活細節,對生命健康安全已經構成直接影響。我們過往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都要隨著氣候的變化而改變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李屾淼

2024年8月23日,重慶市氣象臺連續三天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信號,在G50滬渝高速公路重慶江北出入口附近測溫時溫度計“爆表”(視覺中國/圖)

2024年9月8日下午,上海徐家匯氣象測溫站測得最高氣溫超過35°C,是上海今年第51個高溫日,刷新歷史紀錄。

就在幾天前,四川盆地仍在經歷罕見的高溫,連續多日出現40℃以上的極端酷熱,自貢、瀘州、遂寧等多地宣布中小學延遲開學。

根據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的統計,剛剛過去的2024年夏天(6月-8月)是史上最熱夏天,全球平均氣溫比1991年-2020年同期平均高出0.69℃。而上一個最熱夏天就在2023年。

全球變暖從來就不只是紙面數據的變化,我們的身體會直接感受到它的影響——輕則頭暈心慌,重則因熱射病造成死亡。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于2018年刊發在《柳葉刀》上的調查顯示,中國北方每年夏天因高溫死亡的人數高于南方。這是因為北方升溫速度比南方快,而長期生活在相對低溫中的北方人對高溫的缺乏準確的判斷和應對,空調使用意識不強。

在闞海東參與的其他課題中,研究結果則顯示,氣溫上升對自殺率有顯著影響,且熱浪可顯著增加因冠心病、缺血性中風等心肺系統疾病的死亡風險,而老年、女性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往往會更脆弱。

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黃存瑞的研究指出,在1980年-2019年,熱浪歸因死亡的負擔增加了4倍。世界衛生組織則估計,2000-2019年間,全球每年有49萬人死于高溫。但由于種種原因,許多高溫死亡未能計入官方數字。比如,許多高溫相關死亡并不是熱射病,而是高溫給心臟造成壓力——身體需要更強的冷卻動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變得尤為脆弱。

而在統計數據之外,臨床醫生盧輝在醫院的急診室里更直觀地見證了氣候變化:異常天氣之下,急診出車量明顯增多。這些看似分散的病例,如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中暑、登革熱、急性關節炎等等,其實都可以劃入“氣候敏感性疾病”。

盧輝在廣東肇慶市一家公立醫院工作了16年,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在出急診。他于2022年發起了一項老年群體“氣候適應能力提升”項目,團隊走訪了肇慶幾家養老院和鄉鎮上的老年家庭,他們發現老人們雖然已經明顯感到氣候變化,但仍照往常的習慣生活。

舉例而言,盧輝走訪的半數老人都堅信風扇可以撐過酷暑,不開空調。有一回,盧輝跟隨救護車到達一個老人的家里時,老人中暑已經失去意識,只有吊扇吱呀作響。

最終老人不治身亡,對于50歲以上的患者,熱射病的死亡率超過70%。

事實上,當氣溫超過35°C,風扇就失去了作用。因為風扇降溫的原理是通過帶動空氣流通,幫助人體散發熱量。而當周邊環境的溫度已經高過了體溫,熱量散不了,再怎么開風扇也沒用。

2024年9月6日,重慶持續晴熱高溫天氣,銅梁區南城街道的工作人員為用水困難的居民送水上門(視覺中國/圖)

在這個史上最熱夏天的尾聲,《南方人物周刊》同盧輝聊了聊高溫給脆弱人群帶來的影響,以及我們該如何面對高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