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父沈之瑜受命尋找一大會址的前前后后
父親意識到《往矣集》的重要性,從宣傳部出來,立即趕到圖書館查到此書。
責任編輯:劉小磊
文博學者沈之瑜(1916-1990)。
近些年來,幾乎每逢7月1日前,上海主流媒體都會想起父親,報道“一大”會址尋找的經過,每年內容都差不多,都離不開三個人物,楊淑慧、沈之瑜、楊重光。那是1950年9月,為慶祝建黨30周年,父親等人接到市委宣傳部姚溱副部長傳達陳毅市長布置的緊急任務,尋找一大會址。據父親回憶,找到一大會址前后時間很短,大約二十天左右,但確認“一大”會址卻歷時近一年。曾先后得到毛澤東、董必武等中央領導,以及其他與“一大”會址有交集的人員的審定確認。
眾所周知,這項任務決不是個人所能夠完成的,而是在市委領導和各方人員共同努力下,才找到紅色星火之源一大會址,這個了不起的成果,對于黨史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歲月如梭,2021年6月中旬,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南方周末》蘇有鵬記者輾轉找到我,希望能了解當年父親尋找“一大”會址的事,問是否還有新的資料。我向他表示,父親在1988年第10期《上海灘》雜志發表了《“一大”會址是怎樣找到的》(以下簡稱“沈文”),整個尋找過程已表述得很清楚了。另外,葉永烈在《紅色起點》中也有詳細的敘述。至于有沒有新的資料,我就不清楚了。
最近從朋友那里得知,上海檔案館保存有一份父親給上海市委宣傳部的復函,這應是這項工作的一份重要公函,全文如下:
丁景唐同志并轉宣傳部辦公室:滬委宣辦字五三〇號函悉,第一次黨代表大會的地址,確為現興業路七十八號,即舊望志路一〇八號。專復,此致敬禮。沈之瑜
沈之瑜確認一大會址的公函。
丁景唐(1920-2017),當時在市委宣傳部任處長,后來曾任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長,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是著名出版家。
見到這份檔案,又引起我對父親的懷念,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不茍言笑,沉默寡言,做事極其嚴謹的人,尋找一大會址這件事,正體現了父親認真踏實的工作風格。
1952年冬,國家文物局局長王冶秋到上海參觀了一大會址后,說:“革命歷史紀念館的布置應該完全恢復當年的原狀,使來館景仰者能夠想象當時的情景,生肅然起敬之感?!辈诟腊岩淮髸纷龀赡P退捅本?。1953年春,父親讓沈子丞把三個模型送往北京中央宣傳部,毛澤東和董必武同志看了后,決定派包惠僧、李書城夫人薛文淑(望志路106號女主人)實地踏看確認。
1954年2月19日,父親接到中央博物館籌備處杜民來信,轉達黎澍的通知,請上海做好接待準備。3月,包惠僧和薛文淑由曾嵐陪同來到上海,父親親自陪同他們到三處紀念館參觀,并根據他們的口述,畫出了當年室內布置的平面圖。
曾聽母親說起,父親陪同包惠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