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出疆記”:一場跨越5300公里的甜蜜邂逅
新疆喀什,天剛蒙蒙亮,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但伽師縣的水果電商商家上官建林、英吉沙縣龍甫鄉艾日克拉村的基層干部王文珍,已經下到了田間地頭。
他們正帶領村民爭分奪秒,在40攝氏度度以上的高溫降臨前,要完成西梅和杏子的采摘工作,并精心打包好,以最快速度“出疆”。
新疆英吉沙縣龍甫鄉的田園風光。受訪者供圖
短短兩天后,這些水果與全國消費者甜蜜邂逅。
距離新疆喀什5300公里以外的浙江寧波,伽師西梅一上市便成為“頂流”,備受人們喜愛。一位攤主表示,“今年新疆西梅大豐收,價格實惠,預訂量同比增加了三四成,一天能賣掉1500多箱?!?/p>
與此同時,在山東濟南、濟寧、淄博、威海等城市,英吉沙鮮杏、杏干、杏仁、杏肉等產品更是被搶購一空?!跋闾鸩荒?,口感非常好?!倍辔皇忻裨u價道。
放在以前,這都是果農們不敢想的事。彼時,受制于物流“短板”,伽師縣、英吉沙的新鮮水果最遠只能賣到喀什,且賣不上價。而在大城市,消費者如果想吃西梅,只能去進口商店,忍痛購買五六十元一斤的“水果刺客”。
但近幾年,政府、互聯網公司、電商創業者、果農共同掀起了一場供應鏈大變革,使“甜蜜下天山”成為了現實,也讓普通大眾的“水果自由”夢想越來越近。截至 2024年9月15日,新疆外銷各類林果產品10.2萬噸,貿易額12.2億元,較2023年同期分別增加36%、15.3%。
“甜蜜”下天山
喀什,地處天山南麓,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光照時間長,溫差大、降水少,有利于糖分積累。同時冰川融水充裕,是新疆地區最理想的水果種植地之一。
在這里生長出的英吉沙杏,果皮光滑、肉質細軟、營養豐富、甜而不膩,有“冰山玉珠”的美稱,被譽為“中國第一杏”。從法國引進的西梅亦成功“蝶變”,平均糖度能達到26,甘甜多汁,被稱為“冰山美人”。
六月正是英吉沙杏成熟熱賣的時節,當地農戶正在忙著裝杏子。受訪者供圖
但水果越美味,保鮮儲存就越是困難??κ卜N植的“法蘭西西梅”果肉偏軟,皮薄,耐運輸性差。英吉沙杏的保鮮期只有短短7天,極怕磕碰,在陽光下多暴曬幾個小時品質都會變差。而喀什當地,乃至整個新疆的物流基礎設施都較為薄弱。大部分高價值鮮果運不出去,只能低價賣給廠家做果干——英吉沙鮮杏的收購價僅為5塊錢一公斤。
該如何破解困局,推動新疆等偏遠地區的農產品上行?
供應鏈管理專家陳曉曦認為,痛點之一是新疆的配送距離長,但地理因素無法改變。痛點之二是訂單分散,規模效應弱,無法分攤平均成本,可以從商流著手。電商平臺拼多多正是解題的代表。
過去幾年,它的思路是做大商流,持續分攤偏遠地區的物流平均成本。為此,拼多多很早就推出了“百億補貼”政策,覆蓋新疆的哈密瓜等農產品,2022年其瞄準消費品下沉,將西藏新疆升級為包郵區,并在西安探索設立中轉集運倉。2023年,拼多多繼續進擊,在新疆地區率先推行免費包郵送貨進村服務。
從數據來看,破局效果顯著。2024年上半年,新疆快遞業務量完成18674.11萬件,同比增長31.62%,其中農產品“重地”喀什的業績量同比大增60.09%。這也顯示出,新疆物流基礎設施正持續完善。
發往新疆的快件數量近年來快速增加。劉洲/圖
對于商家和地區來說,這是一個搶抓產業機遇的絕好機會。上官建林就是那個“吃螃蟹的人”。他在新疆實地調研期間,發現大多數生鮮商家都是先用冷鏈車將西梅運輸到3500公里以外的鄭州中轉,再分發往全國各地。盡管人工和運輸成本很低,但時效弱,保鮮效果并不好。上官建林決定做一個創新——“中轉地前置”:在喀什采摘完果子后,直接通過冷鏈車發往附近的庫爾勒,路程僅需6個小時,再從庫爾勒空運至全國各地,兩天內即可送達消費者手中,物流效率大幅提升。不過,新模式的代價是,每公斤西梅的運輸成本會多出20元,平均人工成本會多出120元。
但上官建林并不在意,“正是靠著品質才獲得了顧客的信任,店鋪一直沒有卷價格,也很少做售后?!?023年,他所經營的四家拼多多店鋪成交額已經超過2500萬元。
與此同時,英吉沙縣也成了“弄潮兒”。在山東濟寧的幫扶下,縣政府指導當地供應商引入了氮氣保鮮技術,使鮮杏的保鮮周期從7天大幅延長至25天,并聯手快遞公司實現了全程冷鏈運輸。由此,甜蜜的英吉沙杏得以跨越幾千公里,與全國消費者邂逅。其“身價”也隨之暴漲,2024年收購價已經達到15-30元一公斤, 約是之前的3倍。王文珍透露,“2023年,艾日克拉村做得最好的一戶,僅銷售鮮杏的收入就超過9萬元?!?/p>
英吉沙杏還成為了支柱性產業。2023年,英吉沙縣種植杏樹達到17.8萬畝,總產量超過4萬噸,并順勢帶動了旅游業。去年,前往英吉沙縣賞杏花、旅游的人次超過280余萬人,同比增長471%??κ驳貐^農業農村局局長梁擁軍預計,到2025年,杏樹種植將發展到60萬畝,預計總產量達30萬噸以上。
英吉沙杏成為了當地的支柱性產業。受訪者供圖
取快遞都要排隊了
物流是一座雙向流通的橋梁,一端是農產品上行,另一端是消費品的下沉。但過去十幾年,物流供應鏈薄弱,農產品“走”出偏遠地區困難,當地人網上購物的體驗也難如人意。
王文珍有著最真切的感受。2017年,她辭去北京的工作,前往云南巧家縣藥山鎮的一個偏遠鄉村支教?!斑h離鋼鐵叢林,看到了久違的天空和白云。孩子們也很淳樸,我們一起上課、抓青蛙、開荒種地,支教期間的生活非常豐富?!?/p>
唯一讓她感到不便利的就是交通物流。學校沒有食堂,她和同事需要每周末從村子出發,徒步兩三個小時去鎮上,買好一周的食物、日用品,再返回學校。一來一回,至少耗費5個小時。
當有愛心人士捐助或自己網上購物時,更加麻煩。當地物流商只會把包裹送到巧家縣的快遞點,不會下到鄉鎮。王文珍和同事只能經常拜托鎮上一位店鋪老板開車去縣里拉回到鎮上,他們再去鎮上取貨?!斑@位老板翻山越嶺既危險又辛苦,我們會按照包裹大小,每件支付給他一兩塊到十幾塊不等,作為報酬?!蓖跷恼湔f道。
但當時的王文珍不會想到,三年后,類似的境遇她還會再遭遇一次。
2020年,王文珍跟隨丈夫定居新疆喀什。半年后,她成為英吉沙縣龍甫鄉的一名工作人員,被派往艾日克拉村擔任基層干部。艾日克拉村距離龍甫鄉4.4公里,距離英吉沙縣16公里,并不算遠。王文珍想著,挑選一家有送貨上門服務的洗衣機店鋪,網購應該問題不大。結果,洗衣機送到快遞點后,快遞公司卻以距離太遠為由拒絕上門送貨,讓她自己去提貨。
王文珍犯了難,她沒有汽車,當地也難打到出租車。無奈之下,她只能拜托同事開車去縣里把洗衣機拉回來。而物流不暢帶來的麻煩事遠不止這一件。王文珍后來了解到,在當地,快遞不下鄉鎮是慣例,包裹大多都是送到縣里的快遞點存放。如果需要快遞小哥下鄉送件,必須支付額外費用,每一件包裹得多加1-2塊錢,雙十一、雙十二購物節可能要支付幾十塊。為了不花這筆冤枉錢,王文珍前兩年會等快遞積攢到一定數量后,才會去縣里統一取件。
但2023年開始,她不用再去縣里了?!翱爝f站已經下沉到鄉鎮,有的村里也設置了快遞點。物流周期也在縮短,以前等快遞半個月、一個月是常態,現在10天左右就能收到了,也不用支付額外的費用?!?/p>
英吉沙縣龍甫鄉快遞代收點在一家日用百貨店內。受訪者供圖
除此之外,王文珍還發現,身邊使用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以及直播平臺購物的人越來越多了。
以前,常住人口以當地人為主,需求并不多,他們都是在線下購物,造就了英吉沙縣的線下實體零售比較發達,但選擇性較少,學習用具只有寥寥幾種,服裝店除了幾家傳統運動品牌之外,仍以維吾爾族傳統服飾為主。王文珍成長于河北張家口,對于她和很多外來駐疆的同事來說,英吉沙縣本地零售生態的多樣性遠遠不能滿足日常需求,她們經常在網上購買零食、奶粉和學習用具。
而現在,網購在英吉沙越來越流行,王文珍的很多當地同事、朋友都開始網購衣服、智能手機、手機殼,甚至是黃金,“估計電商平臺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50%。如果晚上下班去快遞站,要排很長的隊伍,有時候不得不在午休時錯峰去拿?!?/p>
9月18日早上,村民在英吉沙縣龍甫鄉快遞代收點取快遞。受訪者供圖
而這只是消費品下沉浪潮的縮影。過去幾年,受益于物流供應鏈體系的完善,效率的大幅提升,新疆、西藏等偏遠地區的網購需求持續爆發。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618”購物節期間,西藏網絡零售額實現26.4億元,同比漲幅39.17%,增速全國排名第二。
2024年前7個月,新疆實物型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12%,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特別是食品保健、珠寶配飾和家居用品等消費品是主要增長力量。
打一場“物流翻身仗”
如今,盡管英吉沙縣已經邁向經濟發展的新階段,當地的物流供應鏈體系正加速重構,但王文珍覺得還遠遠不夠?!耙札埜︵l為例,當地物流成本長期偏高,既傷害了果農,又傷害了消費者,導致外銷需求依然不足?!?/p>
具體到艾日克拉村,734戶村民大多在英吉沙縣從事快遞員、外賣員、烤肉師傅、烤馕師傅等工作。盡管只有16公里的路程,但在英吉沙杏的豐收時節,一部分村民也不愿短暫回鄉務農。
王文珍還補充道,“就我個人體驗來說,新疆10天左右的網購物流周期還是慢,和其他地區的物流效率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睋Q言之,新疆地區物流供應鏈的痛點依然突出。而物流是地區經濟的血脈,物流強,則經濟強。
對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高度重視,年內已經出臺多項政策,按下了物流體系建設“加速鍵”。商流決定物流,電商平臺也加入了這場“攻堅戰”。
近日,拼多多“百億減免”計劃宣布,商家在新疆、西藏、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偏遠地區配送商品時產生的物流中轉費,將全部由平臺承擔。
這在業內尚屬首次。用通俗的話來解釋,物流成本以前一直是商家承擔,但實際是轉嫁到了產品售價上,消費者并沒有感受到真正的實惠。而現在,平臺主動承擔這部分費用,商家就有了更多的騰挪空間。
一位平臺商家透露,新政策推出后,發往偏遠地區的每單快遞成本已經下降六到八成。他能繼續讓利消費者,還能加強產品研發,繼續拓寬偏遠地區的市場份額。
新疆昌吉市的一處快遞代收點。劉洲/圖
供應鏈管理專家陳曉曦認為此舉是樹立了標桿,“將大大加快新疆、西藏等偏遠地區農產品上行和消費品下沉的速度,形成一個正向的螺旋效應,快速推進地區經濟增長?!?/p>
值得注意的是,“螺旋效應”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經顯現:內蒙古、西藏GDP增速分別為6.2%、6.1%,位居全國第一、第二位,新疆GDP總額達到9211.40億元,同比增長5.4%,跑贏全國平均增速。
在北京郵電大學郵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國君看來,這也是一次彌補中國東西部“物流鴻溝”的創新實踐,其他平臺將會跟進。
而未來,隨著新疆、西藏、青海等偏遠地區的商流日益發達,物流成本也將被持續平攤、降低,物流供應鏈有望打一場“翻身仗”。商家的積極性也將大幅提升。
最近,上官建林開心地分享了一個好消息——他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已經開拓了蘋果、香梨、杏等其他品類,實現了全年穩定供應新疆高品質水果。椰子雞商家陳斌發現新疆、西藏地區的消費者也很喜歡這道美食,他正計劃在這兩個地區打造供應鏈,專門保障訂單供應和運輸。當地果農的收入也將大幅增長。
王文珍期待英吉沙杏能越賣越好,“這樣就可以動員所有村民去采摘英吉沙杏了,這樣會有更多農戶的錢袋子鼓起來?!?/p>
這就像一首“協奏曲”,政府、互聯網公司、電商創業者、農戶共同形成合力,打造了多方共贏的局面:農戶收入提升,消費者實現“農產品自由”,地區經濟強勁增長,所有參與者都能從中獲得收益。
當地果農期待著英吉沙杏能越賣越好。受訪者供圖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