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往來,成了我和爸爸吵架的重災區
年青一代因為更加注重自我感受,對親情的需求并不強烈,同時,我們厭惡透了虛偽的逢迎和暗戳戳的攀比,更想把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而非無效社交上。
責任編輯:溫翠玲
吃飯的時候,我和爸爸吵了一架。原因嘛,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人情問題。這次是大伯的外甥女前段時間生了孩子,過兩天做滿月,爸爸讓我拿二百塊錢隨禮。
無論我在記憶中如何檢索,都讀取不出任何有關這位親戚的有效信息。我照舊開口拒絕,爸爸照舊指責我冷血淡薄、不念情分。已經數不清我倆這是第幾次因為人情往來鬧分歧了。
我爸他一不抽煙,二不喝酒,唯愛人情往來。他們那一輩,只有他從農村奮斗到城市,這是我從小聽到大的故事。那個年代的艱苦不需要贅述,爸爸可以說是在親人們的托舉中念書、考學,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面對這些年依然面朝黃土的親人,優越感和愧疚感讓他格外重視這份親情,無論是求人辦事,還是借錢應急,爸爸都當仁不讓。
更別提逢年過節,我們是一定要回老家過年和走親訪友的。家家有禮品,戶戶嘮家常,哪怕家里經濟緊張,這筆錢也是固定支出。而今他也到了花甲之年,每年的大年初一還是要起個大早,向宗族鄰里的長輩磕頭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