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拍房獵手
“帶我入行的是騙我的人?!?br />
許多人以為清房是要將對方打一頓,恰恰相反,是絞盡腦汁讓對方把你打一頓,“誰先動手,誰就輸了”。
“4000萬房產,拍賣價只要2000萬到手”,這件事讓他突然意識到,“債務紅利的時代即將到來”。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顧策
2024年9月5日,浦東沈梅路附近的一處小區里,辛巴敲響了被執行人家的大門,巴掌拍在鐵門上發出沉悶的響聲,“里面的人聽好了,我已經聽見儂講話了”。
辛巴是職業清房人魏澄給自己起的網名,取自電影《獅子王》主角的名字。他經常想象自己是一頭獅子,特別是和老賴見第一面時,“一定要讓他感受到,我是獅子,他是綿羊,這樣他才會對你善良并且乞求你的善良”。
職業清房人這個職業是伴隨著法拍房的出現而誕生的。在司法拍賣之前,法院會強制騰空法拍房。實際操作過程中,老賴們以各種手段對抗執行,導致買了房卻住不了。一些法拍房會注明有占用,甚至“法院不負責騰退”。職業清房人就專門靠趕走這些占用人為生。
房產數據公司國信達的監測數據顯示,全國法拍房2024年前8個月掛牌量同比增長68.74%。與法拍房數量一同飆升的還有辛巴的粉絲數,僅抖音就接近80萬。
那天辛巴最終還是沒能敲開那扇大門。里面住著一對母子,三年前他們把房子抵押給銀行。違約之后銀行找到了辛巴,愿意低價轉讓這筆債權。
銀行愿意割肉的原因是,這家兒子精神有疾,母親是殘疾人。哪怕通過司法拍賣,也很難強制執行。對債權人來說,如果老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精神病人占用房子,可能“一輩子都住不進去”。
可對辛巴來說,吃閉門羹未必是件壞事,被執行人越不配合,處置難度越大,留給他的利潤也越高。
房產數據公司國信達的監測數據顯示,全國法拍房2024年前8個月掛牌量同比增長68.74%。視覺中國 圖
誰先動手誰就輸了
辛巴今年39歲,從小在虹鎮老街長大。在上海灘,“虹鎮老街”的名號是鎮場子用的,那里出過不少悍匪。
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生活在這兒的都是窮人,“父母要么沒讀過書,要么就是吸毒盜竊,大多數都是底層”。
他家在虹鎮老街里也是墊底的一波,“我爸爸是收破爛的,我媽媽是下崗的紡織女工”。在辛巴童年記憶里,爸爸總是遭人嘲笑,說他“精神有問題”。
“帶我入行的是騙我的人?!毙涟驼f,當初入行做清房,是為了給自己要債。
2008年前后,虹鎮老街動遷后不久,家里動遷款還沒捂熱,就被一位大哥以入伙投資的名義騙走了。為了找大哥要錢,辛巴拉了一支追債隊伍,“自己追債還花錢,為什么不把這個行業做起來”。
他在法院和交易所門口擺攤,“一個易拉寶,寫上要債、清房”。當時,清房業務來錢最快,競爭也很激烈。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